反义4CL基因及LePT1基因转化百脉根的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又名五叶草,牛角花,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百脉根作为重要的蛋白源饲料、豆科绿肥和草场改良绿化体,在畜牧业和草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木质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豆科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丰富,结构稳定,短时间内难以降解,影响牲畜对饲草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降低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牧草的饲用率。4C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位于苯丙烷类衍生物合成的分支点,是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研究表明,抑制4CL活性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全世界耕地土壤缺磷面积比例高达40%,这限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磷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当季利用率较低,磷肥易被耕地固化,造成土壤富磷化污染,同时磷矿资源也面临耗竭,因此,提高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LePT1基因是从番茄基因组中克隆出的高效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负责调控植物根系对磷元素的转运和吸收,是目前研究得最为深入的高亲和力磷转运子家族。植物遗传转化是一种有效改良作物性状的育种途径。本研究以百脉根的子叶节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百脉根高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百脉根后续基因工程实验奠定了基础。利用上述百脉根高频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LePT1基因和反义4CL基因分别转入百脉根,主要经过农杆菌侵染共培养,恢复培养,分化筛选培养和生根培养,分别得到T0代转化百脉根植株,经PCR检测、目的片段测序证明,获得了1株阳性转4CL基因植株和5株阳性转LePT1基因植株。将T0代植株移栽,成活后经常规管理,植株开花结实,观察其外观,植株生长正常。为培育低木质素含量的百脉根新品系,以及豆科牧草在低磷胁迫环境下根系对磷元素的高效利用,做出了研究贡献,为豆科牧草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贝类资源丰富且肉质鲜美可口,有较高营养价值,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近年来人为过度捕捞和海洋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等因素,部分种类野生资源剧减,因此当前
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立法的必要性,对可持续发展法律的产生及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法律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用于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法律制度。同时,还对
背景: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居全球发病率第二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在妇科肿瘤中居于首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万人被诊断为卵巢癌,12.5万人死于此病。卵巢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 L.)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其种子含油量高且脂肪酸组成与理想的柴油替代品类似。油体是植物种子储存脂类的主
竞技游泳水平竞争较为激烈,也是各国奥运战略的重要方向。竞技游泳运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优势运动项目,曾经为国家队输送大批游泳人才,但是受到80年代社会改革发展和国家奥运战略布局的影响,广西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广西竞技游泳运动水平降低。在此背景下对广西竞技游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游泳整体竞技水平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竞技游泳运动的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具有工作压力高,功率密度大等特点,是一类目前较为广泛运用的深海油压动力源。柱塞与缸孔间良好的摩擦与配合及可靠的往复运动是柱塞泵输出高压油液的关键。柱塞副作为其对应的主要摩擦副,其优良的润滑性能是柱塞泵正常运转的基础。本文以深海环境油源柱塞副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参数对油液介质属性的改变出发,研究水下环境柱塞副的油膜润滑特性,而后分析了柱塞结构改变对柱塞副油膜润滑性能的影响,相关研究可为
目的建立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全血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比例、并测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1
近年来,牛支原体在全国呈现流行趋势,而宁夏关于牛支原体的病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对宁夏地区牛支原体开展了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并对牛支原体的药敏试验和培养
由于斜拉桥结构较为复杂,且桥梁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桥梁结构内力和几何结构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斜拉桥在施工中结构的受力安全及成
电接触材料长期服役于滑动接触环境易磨损失效,故有必要研究开发导电性能优异且减摩效果显著的复合材料。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沉积复合薄膜若能满足电接触材料的性能要求,可为此类材料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论文在青铜基体表面通过调节Ag靶溅射电流和溅射偏压沉积制备不同Ag含量掺杂的Cu-Ag薄膜,研究了工艺参数引起的薄膜粗糙度、厚度、Ag含量及微观结构对薄膜面电阻影响规律;分析了薄膜结合力、硬度、摩擦系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