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对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和现有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的选择差异,了解患者在这类药物选择中的主要的考量;改善目前抗凝治疗不足的状况。方法:利用离散选择实验方法设计问卷,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0名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39例,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tata软件对房颤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离散选择实验中的混合Logit模型对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的服药频率、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特异拮抗剂、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需要低分子肝素桥接、费用6个属性偏好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上述部分属性的支付意愿。结果:1.139名患者中男性79例,占56.8%,女性60例,占43.2%,平均年龄63.63±10.74岁(33岁-83岁);阵发房颤87例,占62.60%,持续房颤52例,占37.40%;无合并症者15例,占10.79%,合并2种以内疾病者55例,占39.57%;合并3种及以上疾病者69例,占49.64%。服药频率、定期监测血液指标、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需要低分子肝素桥接、费用5个属性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对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选择具有负向影响。特异性拮抗剂属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2.支付意愿中,患者愿意支付72.77元/日实现无食物/药物相互作用,愿意支付67.6元/日实现不需要定期监测血液指标,愿意支付39.76元/日实现不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愿意支付27.83元每日只服用1次药物。3.房颤患者对口服抗凝药的偏好存在年龄、性别、地域差异。65岁以上患者对各属性的关注程度超过65岁以下患者;男性比女性更关注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和定期监测血液指标,而女性比男性更关注需要低分子肝素桥接和服药频率;村镇、县城居住患者重视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和需要低分子肝素桥接,城市居住患者重视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和服药频率;阵发性房颤患者关注无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而持续性房颤患者关注食物/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对各个属性的支付意愿都更高;合并2种慢性病的房颤患者关注食物/药物无相互作用,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房颤患者关注无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并且对各个属性的重视程度均超过合并疾病数量较少的患者;接受过房颤消融手术的患者对各属性的支付意愿都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结论:无食物/药物相互作用、无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无需低分子肝素桥接、每日1次的服药频率和较低的费用是房颤患者选择抗凝药的偏好属性。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合并疾病和房颤类型对于抗凝药物偏好属性的选择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