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是从20世纪70年起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了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重要金融衍生品。根据我国的国情,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是有利于MBs的推广发行的。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中国的房贷总额从426亿元飙升到了27000亿元,共上涨了63.4倍。数据说明,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需求正在飞速增长;而高增长率也就意味着银行潜在的高风险,MBS就是分散风险的方法之一。为了有助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展开,本文系统性地围绕MBs定价作了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和实证。文章结构十分明晰,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我国MBS定价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则详细对MBS住房贷款证券化过程进行了概念的剖析,为之后的定价作好准备工作;第三部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历史上通用的MBS定价模型(包括提前偿付模型和利率期限结构不同模型的介绍);第四部分又通过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具有我国特征的提前偿付模型和通用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对MBS定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第五部分则是通过之前的一系列分析、定价,对未来我国推行MBS的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厚望,也提出了必要的建议。而论起本文的闪光点,笔者总结有四:首先,本文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于围绕以MBs定价为核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作了详实系统的介绍并对MBS定价问题作了多个模型的分析比较工作,以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其次,针对MBS定价核心问题之一的提前偿付率的确定,本文在国外传统的OTS模型的在础上,可以结合中国自身的房贷市场特征,建立起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多因素计量提前偿付模型,这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再次,不同与国内有关MBS定价的定性或介绍性的研究分析,本文第四部分还利用假设的实例对自己所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确定了模型的真实可行性。最后,笔者在第四部分的实例论证过程中,对国内过去普遍假设MBS利差为固定值进行了修正,参考Longstaff and Schwarz[1992]的两因素模型,讨论了随机性的MBS利差的两因素模型及其修正模型,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然而与此同时,本文也有尚需改进的地方:一方面,由于中国数据的不完备性,笔者所建的模型并没有相应的指标去判断模型的好坏。另一方面,笔者只是对MBS进行了定价,而事实上,在模拟过程中,敏感性分析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风险管理者需要这些敏感性分析数据来适当地对他们所曝露在外的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进行对冲。限于篇幅与所学知识的有限,本文在此就不展开讨论研究,具体的敏感性分析可参看文献[19]。在文献[19]中,陈剑博士假设利率期限结构受到了傅里叶谐波系列的干扰,使用了脉动分析的梯度参数估计。而利用这些估计参数,陈博十分析了期限结构的移动对不同抵押产品的影响;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对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适合投资者和借款者的抵押产品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