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海是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在诗歌、散文、杂剧、散曲等方面各有建树。在诗文方面,作为“前七子”之一,康海推崇文学复古,无论对当世还是后世都有深远影响。戏曲方面,对康海现存杂剧有《中山狼》、《王兰卿》两种,散曲集《沜东乐府》、《沜东乐府后录》两部。本文主要从康海的杂剧和散曲作品入手进行整理研究,总结出康海在戏曲史上的成就与地位,及其对明代中后期曲坛产生的影响。自明清至今,对康海戏曲研究大多围绕杂剧《中山狼》进行,因此并不全面,对于《王兰卿》和康海散曲研究还有值得重视的地方。尤其是散曲方面陈靔沅先生在台湾发现《沜东乐府后录》其中收康海小令185首、套数82套。新发现也增加了康海散曲的研究空间。基于这一点,笔者认真研读其文集、杂剧、散曲等作品,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新材料,运用新方法,试图对康海文学成就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探索领域。康海出生在一个累世授官的大家庭中,家族的荣耀激励着康海对仕途的追求,最终他不负众望高中状元,然而,前期的风调雨顺与后期仕途坎坷、蒙冤被黜,让康海承受了巨大的落差,这样的经历对康海创作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闲居后的康海喜好音乐,寄情山水,他的杂剧、散曲大都创作于此时,借此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压抑之情。交游方面,本文着重辨析康海与李梦阳,康海和王九思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其交友经历对戏曲创作的影响。《中山狼》和《王兰卿》是康海的现今可考证的仅有的两部杂剧作品。本文首先对《中山狼》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康海杂剧讽刺意义,然后对杂剧《王兰卿》的内容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王兰卿对于人格平等追求、以及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最后试图将两部作品综合起来分析康海杂剧整体的艺术成就,包括对其戏剧现实与浪漫结合、自我代言及语言方言面的特点的分析。康海的散曲创作在明代散曲复兴局面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作品可分为感怀愤世、自适乐闲两大内容倾向,其中如【南吕骂玉郎】《丁卯即事》等曲作为抨击权阉、揭露腐败的刺世之篇,意蕴深刻,在众多散曲作品中极为少见。最后探讨其豪放质朴、刚柔并济的创作风格。艺术表现上,论证严密,巧用譬喻,长于勾勒,工于对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康海及其剧作在建国后被改编为昆曲演出的情况以及“康王腔”的发展,康家班、张家班组建与秦腔的渊源与贡献,以侧证康海在戏曲史上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