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氮(NH3-N)是水相环境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物质,随着全球水环境不断恶化及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各国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氨氮排放标准,因此,探索经济有效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在人们继续致力于废水生物脱氮工艺深入研究的同时,化学沉淀脱氮技术的发展因其工艺简单、反应迅速、净化率高、尤其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优势正方兴未艾。本文以某硬质合金厂高浓度氨氮废水为对象,研究了采用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投加沉淀剂,在一定条件下与氨氮发生反应,形成难溶性磷酸铵镁(MgNH4PO4·6H2O)沉淀的脱氮过程。 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对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pH值等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合反应的动力学特性,以MgHPO4·3H2O为沉淀剂对废水进行脱氮,控制反应pH值在8.5~10的范围,废水中的氨氮可由850 mg/L降低到50 mg/L以下(去除率超过96%),而余磷含量低于20 mg/L,为后续生化处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同时,生成的磷酸铵镁晶体不仅纯度高、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易于工程中的分离提取,而且对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基本无吸附,适于回收利用,使污染物的资源化成为可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文章还尝试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克服了基于传统的正交分析和回归分析选取较优水平进行实验条件优化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时优化结果还不如原来正交试验中的某一次试验的不足,并且实现了对反应后氨氮和余磷浓度的双目标优化、控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实验研究结果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文还探索了一套自行研究开发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化学沉淀法脱氮在工程中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