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急性波动状态,观察葡萄糖的稳定性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及i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血糖波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电镜、荧光免疫技术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评估。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二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glucose5.5mmol/L);高浓度葡萄糖持续组(glucose30mmol/L);葡萄糖浓度波动组(glucose5.5/30mmol/L,日间高糖3h,低糖2h,波动3次,高糖过夜);渗透压对照组1((glucose5.5mmol/L+甘露醇24.5mmol/L)持续培养);渗透压对照组2(日间(glucose5.5mmol/L+甘露醇24.5mmol/L)3h,低糖2h,波动3次,(glucose5.5mmol/L+甘露醇24.5mmol/L)过夜)。用MTT法测定Müller细胞生长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技术对Müller细胞胞内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进行荧光标记,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观察Müller细胞内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一)使用酶消化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培养2-3d,培养瓶底即可见有部分贴壁细胞,细胞透明,呈圆形或略呈梭形,可见部分突起;约16d,细胞铺满整个瓶底,形态较均一,呈不规则形,可见细胞突起;电镜下可见Müller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8~10nm微丝及各种细胞器;荧光免疫标记见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视黄醛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aldehyde bindingprotein,CRALBP)、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呈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二者阳性率均95%以上;(二)葡萄糖浓度波动组(5.5/30mmol/L)与高浓度葡萄糖持续组(30mmol/L)作用于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3d后,与正常对照组及渗透压对照组1、2相比较,葡萄糖浓度波动组与高浓度葡萄糖持续组细胞生长活性下降(p<0.01),iNOS表达升高(p<0.01);且葡萄糖浓度波动组与高浓度葡萄糖持续组比较,葡萄糖浓度波动组细胞生长活性显著下降(p<0.01),iNOS表达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渗透压对照组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活性及i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酶消化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较组织块法能明显缩短培养时间,得到的细胞数量大、纯度高,能更好的满足实验进程的需要;(二)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增强iNOS的表达损伤Müller细胞的功能,而这种损伤与葡萄糖浓度有关,与渗透压无关;且葡萄糖浓度波动比持续高浓度葡萄糖更具细胞毒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