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本文针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找准现行教育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结合当前教育行政执法改革典型路径的比较研究,对嘉兴市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路径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路径优化和方式创新,构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模式,探求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从而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首先,对教育行政执法核心概念、理论、方法进行概述,再对我国教育行政执法发展和改革现状进行介绍,结合浙江省嘉兴市实际,指出当前基层教育行政执法面临的困境——执法观念碎片化、执法机构零散化、部门联动壁垒化、执法方式粗放化等,并分析其成因。其次,通过对义乌市、青岛市、太原市三地的教育行政执法改革典型路径进行比较,以政策过程视角,从制度、过程、结果三方面进行简要绩效分析,考察不同路径的异同,评价其优缺,得出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路径源于实际,既存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也存在自下而上的模式,既各具个性,形成了以刚柔结合的权威执法机制为特点的“义乌经验”、以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为特点的“青岛模式”、以事前风险防范机制为特点的“太原机制”,又存在共性,都注重部门的协同化和制度的规范化。再次,以嘉兴市整治无证办学为例开展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路径优化的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以家长为调查对象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300余份;采用无结构访谈法,对教育行政执法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实务工作者及利益相关人员开展个别访谈和专家咨询,分析嘉兴市教育行政执法特征;采用比较分析法,结合“义乌经验”、“青岛模式”、“太原机制”等教育行政执法改革典型路径,比较地来看“嘉兴特色”的优劣,对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路径优化进行理性思考,即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多方位协同治理和多元博弈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在结论概括的基础上,根据协同治理理论的“上、下、内、外”四个维度,从执法观念协同化、执法机制协同化、执法机构协同化、执法方式协同化四个方面提出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路径优化的建议。笔者认为,与传统碎片化、粗放式管理相比,内部和外部综合协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存的协同治理路径,可能更符合当前教育行政执法改革的实际。这些结论和政策建议对于当前教育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教育行政执法体制,促进教育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