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温室集雨高效栽培几种蔬菜的效益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为研究区,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2003~2005年日光温室集雨,对双孢菇、黄瓜和番茄进行不同供水量的微灌试验,从各种作物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耗水规律、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单方水产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半干旱区进行日光温室高效集水与用水的模式。从黄瓜与番茄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曲线表明:由于受灌水和作物耗水的影响,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曲线呈波动式下降;但是,双孢菇的土壤水分与培养料的水分曲线呈现另外一种情况,即覆土与培养料的含水量在每潮菇的生育期最初基本一致,然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差越来越明显,最后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各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表明:在喷灌条件下,双孢菇的最佳供水量是240mm(每次供水量400 ml/m2),此处理时的单菇重、公顷产量和单方水产值最高,分别为7g、90074.2 kg·hm2、242.41yuan/t。在滴灌条件下,满足黄瓜从定植到拉秧的最佳灌水量是213mm,这一水分处理能满足采收瓜条数、单瓜重和产量最大,它的单瓜重、公顷产量和单方水产值分别为197.3g、147017.3kg·hm-2和139.74 yuan/t。番茄在滴灌条件下最为适宜的灌水量是285mm,它的单果重、公顷产量和单方水产值最大,分别为158g、103995.8kg·hm-2、72.5yuan/t。各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表明:双孢菇、黄瓜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的限度后又逐渐降低,它们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依次为480kg/mm1·hm2,460 kg/mm·hm2,290kg/mm·hm2
其他文献
乌托邦是中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乌托邦的产生是历史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由于文化、政治、经济基础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乌托邦想象,产生一系列乌托邦文
杂交小麦制种中开颖性能对制种效益有重要影响。CHA途径生产杂交小麦杂交种时,首先应考虑CHA对开颖性能的影响,因为它对提高制种产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用喷施SQ-1的西农1376为试材,西农1376自身和S-1376为对照,调查CHA1376的田间开颖规律;研究了SQ-1浓度、配制SQ-1所使用的水的pH值以及喷施SQ-1的时期对杀雄效果、开颖度和开颖同步性的影响;比较了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