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诸学者认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明显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明晰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特征,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本研究依托国培项目背景,以参与项目的初中生物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与访谈,对初中生物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ITIAS结合S-T分析法,对教学案例进行量化分析;在探讨课堂行为现象背后的原因方面,采用访谈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及项目专家点评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以下特点:(1)课堂结构方面,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留给学生更多话语权,体现教师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在教师言语—学生驱动与学生主动方面,熟手型教师更倾向于采纳学生意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2)在教师风格或倾向方面,三位教师都属于直接控制与消极影响,但熟手型教师风格接近积极影响,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新手型教师囿于教学经验不足,通过命令或指示性言语来维持课堂纪律,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较为明显。(3)课堂情感气氛方面,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课堂气氛较为融洽,专家型教师较少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且个别时候对学生的应答反映过于理性,导致课堂师生互动过程存在一定隔阂。(4)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技术应用知识的广度与能力深度有待加强,技术应用层面仅限于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拓展,表现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停留在提高教学效果层面,缺乏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能力。与之相比,熟手型教师在技术应用与课程整合方面显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