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GI-1型玻璃离子、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和I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材料与牙本质粘接后微渗漏的情况,并与Charisma树脂直接充填作对照比较,为临床深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标本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外科拔除的完整,无龋,无隐裂磨牙,共50颗,清除表面附着物,冲洗清洁后-20°C蒸馏水中冷藏备用。用柱状金刚砂车针将所有磨牙牙合面釉质磨去,露出牙本质表面。在牙本质牙合面中央制备标准洞型,直径3mm,深2mm。将50颗磨牙随机分成5组,每组10颗,按下列分组填充窝洞与牙齿牙合面平齐。1组:SE-Bond自酸蚀粘接剂,Charisma树脂(对照组);2组:GI-1型玻璃离子粘固剂;3组:3M Vitrebond光固化垫底用玻璃离子;4组: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5组:I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材料(2-5组为实验组)。将填充完毕的50颗磨牙置于室温下的生理盐水中24小时,之后进行冷热循环老化实验,每循环一次标本分别在5°C和55°C的冷热水中停留1分钟,共循环720次。然后,用蜡封闭根尖孔,再在牙齿表面均匀涂两层指甲油(充填体及边缘1mm的范围除外)。待指甲油完全晾干后,将标本浸入50%的氨化硝酸银溶液中避光保存。24小时后取出,流水冲洗,直至冲洗液无肉眼可见黑色颗粒,将标本浸入显影液中,荧光灯照射下显影8小时。显影完毕后,取出标本,流水冲洗5分钟。用低速金刚砂片将所有标本沿牙体长轴从牙合面中央切开,用游标卡尺测量剖面两侧洞缘微渗漏的深度,记录数据,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五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采用LSD-t检验对五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按α=0.05水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每组选一个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标本实体图像以及电镜低倍图像和高倍图像,并以统计结果为依据分析比较每组材料的优缺点。结果:对五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的Kruskal-Wallis H检验:H = 69.855, P﹤0.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五组的微渗漏深度不完全相同。五组间多重比较的LSD-t检验:1组(对照组)与5组比较,P﹥0.05,认为1组与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与对照组微渗漏深度相同。2组与4组比较,P﹥0.05,认为2组与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渗漏深度相同。3组分别与1、2、4、5组比较,P﹤0.0001,认为3组与1、2、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渗漏深度不同。1组与2、4组分别比较,统计学结果均为P﹤0.0001,有统计学意义,认为1组与2、4组间的微渗漏深度不同。5组与2、4组分别比较,统计学结果均为P﹤0.0001,有统计学意义,认为5组与2、4组间的微渗漏深度不同。从五组的标本实体图像可以看到:1组与5组的微渗漏情况相似,都比较小,明显小于2、3、4组。2组与3组填充材料部分染色,提示微渗漏透过材料本身渗漏,且2组微渗漏普遍较3组微渗漏程度深。4组材料本身未见染色,微渗漏仅存在于材料与牙本质粘接界面之间,但界面间微渗漏的深度多达洞底,并沿底壁扩散,提示4组材料与牙本质粘接封闭性能较差。在扫描电镜40倍图像中,1组、5组材料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结合紧密,未见裂隙,微渗漏较小;5组材料内部呈现出“海绵样”分布较均匀的孔隙结构。4组材料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见均匀的银渗漏带,提示材料与牙本质间出现缝隙。2组、3组材料与牙本质间出现较宽的裂隙,部分区域可见材料本身断裂分离,出现裂隙,在材料内部以及裂隙中可见到银渗漏呈散点状和线状分布。在高倍扫描电镜图像中,1组与5组界面仍未见明显裂隙,局部区域可见到少量银渗漏。5组材料内部的孔隙形状不规则,大多数孔隙内未见银渗漏。4组可见粘接界面均匀银渗漏呈“柱状”,隐约可见银渗漏至牙本质小管。2组和3组可见材料和裂隙中的银渗漏,并可清晰见到银渗漏达牙本质内较深部位,且2组较3组银渗漏较多。另外,在2、3组中,材料与牙本质之间出现的裂隙内,大部分牙本质粘接面仍被粘接材料覆盖,提示2、3组材料与牙本质粘接封闭作用较强。结论:1 I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材料在实验组四种垫底材料中产生的微渗漏最小,与对照组(Charisma树脂直接充填)相似,并且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是一种较好的树脂基垫底材料。2 GI-1型玻璃离子和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产生的微渗漏程度相似,与对照组和I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材料组比较均明显增大,并且大于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组。3 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微渗漏介于本研究的五种材料之间,微渗漏小于GI-1型玻璃离子和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大于Ionosit-Baseliner光固化垫底材料和Charisma树脂。4 GI-1型玻璃离子和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组的微渗漏大多透过材料向窝洞深部渗漏;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组的微渗漏主要发生在材料与牙本质粘接界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