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配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黄连丸由黄连和生地两味中药组成,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中医常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本课题通过建立黄连丸提取物中生物碱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黄连丸提取物中主要生物碱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黄连丸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代动力学方法为基础进一步研究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配伍,为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黄连丸提取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建立黄连丸提取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方法学验证。(3)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HPLC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4)建立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的HPLC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5)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6)通过高脂饮食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7)将2型糖尿病大鼠分为黄连丸提取物组(qf)和黄连提取物组(hl),分别灌胃黄连丸提取物(1:1组)和黄连提取物,然后按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建立的lc-ms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浆样品中各生物碱类成分的浓度,并将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确定了黄连丸提取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且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2)确定了黄连丸提取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且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3)确定了同时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hplc法的色谱条件,且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盐酸巴马亭在黄连提取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31.93、39.99、27.95和47.32mg/g;在黄连丸提取物(1:1组)中分别为56.55、8.37、5.01和11.7mg/g;在黄连丸提取物(1:4组)中分别为33.03、4.95、3.13和6.40mg/g。(4)确定了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的hplc法的色谱条件,且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梓醇在生地提取物中的含量为2.2mg/g;在黄连丸提取物(1:1组)中为2.1mg/g;在黄连丸提取物(1:4组)中为1.4mg/g。(5)确定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法的色谱与质谱条件,且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6)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为73%。(7)qf组中小檗碱和黄连碱的auc0-24h均显著高于hl组,而两组之间药根碱和盐酸巴马亭的auc0-24h均无明显差别;qf组中小檗碱和黄连碱的cmax均显著高于hl组;qf组中黄连碱的tmax显著低于hl组;qf组中盐酸巴马亭的cmax高于hl组;两组之间四种生物碱成分的mr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由黄连丸提取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可知,黄连及黄连丸提取物中均检测到了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亭和小檗碱等主要生物碱成分,说明黄连与生地配伍后,并没有发生这类主成分的丢失。并且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亭和小檗碱可以作为黄连丸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特征峰。(2)由黄连丸提取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可知,黄连及黄连丸提取物中均检测到了梓醇,说明黄连与生地配伍后,并没有发生环烯醚萜类主成分的丢失。并且梓醇可以作为黄连丸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特征峰。(3)本课题建立的同时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hplc法准确可靠。(4)本课题建立的测定黄连丸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的hplc法准确可靠。(5)本课题建立的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法准确可靠。(6)同黄连单方相比,黄连与生地配伍对生物碱类成分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提高了小檗碱和黄连碱的吸收,而在药理学中,以小檗碱为主的生物碱类成分正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其吸收增加会使得疗效增强,从而说明了黄连与生地配伍为黄连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考未来,完善自我、学习知识和技能,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的时期.然而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学业投入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以往研究表明,未来
今年有幸参加了贵州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研修主要内容有:专题报告(多彩贵州话古今)、参观黔灵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黎平会议会址、观赏肇兴侗寨夜景、前往镇远
随着社会各个层面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进入蓬勃时期.新媒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向大众介绍社会时事新闻,这一传播媒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塑造了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处于激烈波荡的转型重组时期,原有的话语体系、美学原则、叙述方式被不断地颠覆、解构、重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到了80年代中期,文学观念中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