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高速发展,世界文化交融性越来越强的今天,作为一个建筑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来说,我们不能不以警惕的目光看到。全球文明的文化趋同以及不同文化间的特色不断消融。那么拯救地域文化,弘扬文化传统,保护地方特色则是我们的天职所在。而我省,作为一个文物大省,除了大量的庙宇、古城、晋商大院之外,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景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其成为展示地方风俗,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景区,因而,其附属的服务性建筑有着天然的地域性倾向。此类服务性建筑既具有使用功能,为旅客提供综合服务,又位于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景区内,与村落建筑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因而具有文化、风景、功能的三重价值。本文从山西本土的特点出发,依次分析地域性三要素,自然环境、技术经济和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实例对山西本土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思想与其独特的地域观,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总结出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的具体原则和未来前景的展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发现在地域文化的涵盖范围中,地形地貌特征和人文历史因素是影响建筑的基础性因素,绝大多数的建筑布局和体量特征往往尤此决定。而传统建筑中的建筑技术构造、本土特有材料运用和空间形态特征等对我们现代建筑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对针对于本土建筑特有元素的提炼转化直接影响着现代建筑地域化的表现。不断创造的多样建筑材料以及高速发展的建造技术使得历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思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外在表征和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相互关联,丰富着人们对城市的直观认知,其中地域文化特性与历史文化景区的表现形式紧密相关。最后,总结论文进行综合论述,并对历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