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平伯三十年代的散文一改他昔日“细腻绵密”的风格表现出“枯燥生涩”的趋势,而且他在文体、语式方面也呈现出了对于古典文化趋同的姿态。然而,这种对于传统的回归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对文学现代性的背叛及对旧有价值体系的固守。本文试图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名士气度、传统文学形式的审美内涵及时代的典型意义等方面探讨俞平伯散文中对于传统文化做出的吸收和化解,并总结有价值的艺术经验和历史教训。这将有助于把俞平伯的散文研究推向“现代性”这个新的视角,也能为当前散文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