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x81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加工贸易当前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未来经济的提升需求,急需进行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其价值链进行拆分,并将各环节的生产加工活动根据比较优势分配到世界各地,从而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贸易、物流、服务网络,即全球生产网络。这一生产网络为世界各国带来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创造了更多价值,带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这一新的视角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一系列问题,关注加工贸易的整个价值链及生产链上的各环节,探寻升级路径。通过对比借鉴其他国家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方式,为我国加工贸易的提出相关建议。   本论文综合采用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种方法,分四个部分说明所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全球生产网络内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第二部分阐述相关理论,解释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内涵,加工贸易的概念及转型升级机制,为之后的研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全球生产网络为视角,研究中国当前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升级状况,通过与生产网络中其他国家进行各种指标对比分析反映中国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提出升级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通过借鉴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的经验,来探寻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途径和转型方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论文通过借鉴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得出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突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加强配套设施、物流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关联度,以及引入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反映对市场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而股票市场又是“经济的晴雨表”,可以充分反映经济的基本面。故
金融危机的出现往往是由单一金融机构或经济体的风险引发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而爆发的。然而,现有对金融风险的评估方法,特别是VaR方法缺乏对市场极端条件下金融机构或经济体
讨论了船舶避离南海热带气旋问题,采用动态规划法设计初始航线,并在船舶与热带气旋之间设置安全距离,同时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海生产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