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的不断修订指引着运动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我国跳绳竞赛规则是指引跳绳运动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依据,也是跳绳比赛过程中裁判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客观标准。竞赛规则和跳绳技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对跳绳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来越突出,而跳绳技术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也促使跳绳竞赛规则的再次修订与完善。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跳绳运动经历了近十年的变化,每一版的竞赛规则在其不断修订中都有着时代的印迹,自2007到2015近十年的发展变化中,每一版竞赛规则从竞赛项目、组别、动作数量、难度、编排、场地、时间等作了适当的调整,对我国跳绳技术向世界化发展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观察、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三版规则变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出了评分规则的变化规律。结合经典案例视频分析,进而厘清竞赛规则变化和跳绳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不断修订完善的竞赛规则对跳绳技术的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决定了跳绳技术的动作难度、数量、动作表现形式及创编思路等内容。2、2007版到2015版竞赛规则的演变规律是规则更加具体、科学,并趋于合理,鼓励难度的合理化、花样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规范化发展。3、不断修订的竞赛规则使比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花样,难度动作数量由少到多再到合理化,评分办法的变化更加科学详细,新规则对运动员的完成情况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完成分的扣分,使跳绳技术的发展朝着花样更多,难度更加合理方向发展,促进了跳绳技术的创新。而传统特色项目、趣味项目等内容的增加,使得比赛更加全面,从而使得各参赛队在训练和比赛中根据队员的情况进行不同项目的训练,促进跳绳内容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