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瘿小卷蛾(Cydiazebeana)是落叶松人工幼林的重要枝梢害虫,主要危害3~20年生的落叶松当年生主梢和新生侧梢基部的皮层及韧皮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落叶松天然林及人工林幼林内发生严重,急需研究松瘿小卷蛾的无公害控制技术。本论文在大兴安岭、哈尔滨市宾县、阿城和庆安地区,对松瘿小卷蛾的发生规律、寄生天敌、以及其无公害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随机调查的方法对大兴安岭和哈尔滨市宾县、阿城不同树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木位置的落叶松松瘿小卷蛾危害调查发现,松瘿小卷蛾对落叶松幼龄林主梢危害严重,虫瘿在树冠中、下部的分布明显多于上部(P<0.05),树冠各个方位的虫瘿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林缘的虫瘿密度明显高于林内(P<0.05),混交林的虫瘿密度显著小于纯林(P<0.05);大兴安岭和哈尔滨分别有86.1%和80.6%虫瘿分布于直径在0.40cm~1.19cm的枝条上。因此,对郁闭度小、小枝多的落叶松幼林应进行重点预防与防治。 首次发现松瘿小卷蛾的两种寄生蜂——小卷蛾革腹茧蜂(Ascogaster olethreuti Viereck)和卷蛾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sp.)。发现小卷蛾革腹茧蜂为单寄生,卷蛾长体茧蜂为群集寄生,两种天敌均容性寄生,一年一代,在松瘿小卷蛾二年生幼虫体内寄生,并以幼虫在寄主二年生幼虫体内越冬。小卷蛾革腹茧蜂和卷蛾长体茧蜂均具有较高寄生率,其寄生率随寄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寄生率最高分别为47.62%和41.69%。表明两种天敌对松瘿小卷蛾具有较强自然控制力。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松瘿小卷蛾及其2种寄生蜂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S-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在0.0004、0.004、0.04、0.4mol/L这4个浓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松瘿小卷蛾对多种挥发物的不同浓度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P<0.05),对不同浓度的挥发物趋向反应具有差异性,雌虫对0.4mol/L和0.0004mol/L的R-α-蒎烯分别表现为驱避、诱引的行为反应;小卷蛾革腹茧蜂和卷蛾长体茧蜂对多种挥发物的不同浓度表现为明显的趋向反应(P<0.05),对0.04mol/L的S-β-蒎烯和的叶醇均表现为诱引行为反应,对0.004mol/L的水芹烯均表现为驱避行为反应。可利用这些挥发物控制松瘿小卷蛾危害和增强天敌对寄主的定位能力。 在松瘿小卷蛾羽化盛期、孵化初期和孵化盛期,喷施6种无公害农药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在羽化盛期1次施药,5%吡虫啉乳油3000X、4000X、5000X和3%苦参碱水剂800X、900X、1000X药液的控制率可达75.0%以上;在羽化盛期和孵化初期2次施药,5%吡虫啉乳油3000X、4000X、5000X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X、3500X、4000X的控制率可达74.0%以上,在孵化初期和孵化盛期2次施药,5%吡虫啉乳油3000X、4000X和5000X和2%阿维菌素乳油8000X、9000X、10000X液的控制率可达74.7%以上;每种药剂不同浓度的控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各种药剂在各个施药期的控制率均差异显著;各种药剂受同株施药的其他药剂同株施药影响较小;药剂对天敌寄生率影响较弱。吡虫啉、苦参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在适宜时期施药,能干扰松瘿小卷蛾产卵和抑制幼虫孵化,从而安全有效的控制松瘿小卷蛾的危害。 通过上述研究,对松瘿小卷蛾的无公害控制技术应集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及无公害化学防治于一体,根据虫口密度及天敌寄生情况,采用助迁天敌,或施用无公害药剂对主要发生部区域行重点防治,以达到控制松瘿小卷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