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的濒于枯竭,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经济增长滞缓、就业压力激增、财政资金短缺、居民生活困难、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就业问题关乎民生根本,紧系社会稳定,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瓶颈因素。论文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时代背景,综合运用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黑龙江鹤岗市为典型案例,针对当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突出难点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中的基本模式和具体做法,探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促进就业中的政府责任。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论文首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阐明论题的科学意涵,厘清了论文研究的基本论域,梳理了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包括: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内涵、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就业和失业的基本含义,失业的主要类型,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政府责任的科学内涵,促进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本研究的基本论域。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分析框架,论文以作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型试点城市——黑龙江鹤岗为例,对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清晰揭示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的突出难点问题:失业问题空前复杂和艰巨;再就业异常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就业隐患多。其次,深入剖析了上述难点问题的多重成因: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制度变迁;资源枯竭、资源产业衰退带来的经济增长缓滞;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引起的失业;产业结构失衡引起的就业结构失衡;资源型城市的固有发展周期带来的连锁反应;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基数大、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低以及就业观念保守引起的主观因素等。最后,针对当前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论表明: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就业难点的核心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失衡与再就业劳动力的吸纳与转移的矛盾,有效途径是政府积极地履行和承担政府责任,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以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促进就业。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先进国家和地区在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及促进就业方面的主要模式和基本做法。通过对德国鲁尔的延长产业链条模式、美国休斯敦的科技主导模式、日本九州产业升级模式的各自特点和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启示:政府主导、注重规划;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支持、吸引投资;发展低碳经济、协调就业与环境。为应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时代挑战,针对促进就业存在的突出矛盾,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启示,论文对今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政府化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难题的基本前提是完善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路径选择是制定就业优先的低碳转型战略;政策措施是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保障机制是健全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论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理论阐释和构建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体系;实证研究与科学方法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促进就业中的主要矛盾;结合时代背景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促进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论文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理论研究体系,指导资源枯竭型城市促进就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等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