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表型性状和有效成分的区域差异及气候驱动因子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因子的差异是造成植物有效成分产生、转化与累积差异的关键成因,是探讨不同气候区植物果实品质的研究热点。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成熟果实具有独特的香味和麻味。花椒分布广泛,不同地区花椒品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气候因子对果皮品质影响较大。然而,关于花椒分布区气候因子的空间差异、花椒表型性状及果皮中有效成分的区域差异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以不同地区野生花椒为研究主体,经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收集不同地区野生花椒样品,分析花椒的地理分布格局,确定本文的研究区域。基于不同地区花椒采样点的气候因子,从宏观角度剖析花椒分布区气候因子的空间差异;研究不同地区花椒表型性状的区域差异特征;采用HS-SPME-GC-O-MS和UPLC-MS/MS技术测定不同地区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多元化学计量分析方法揭示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的区域差异特征;基于不同时间的多尺度气候因子,从宏观角度探析气候因子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技术揭示影响花椒适生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预测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花椒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花椒适生区面积和迁移路径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野生花椒表型性状和果皮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区域差异及气候因子对花椒品质和适生分布区的影响,为花椒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为野生花椒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花椒分布区内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年均温度呈现西低东高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分布型式,年日照时数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分布区内年均温度为8.4℃~15.7℃,年降水量为225~1,050 mm,年日照时数为1,400~3,000 h。花椒的典型分布区集中在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在地域上呈现连续性分布,是我国花椒的最为主要的分布居群。2.花椒的18项表型性状指标间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变异系数在3.63%~27.61%。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3.63%),花椒皮刺、小叶长和小叶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5%以上。层次聚类分析将26个不同地区的花椒分为4类,第一类位于分布区西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小叶数较少、果实较小(3.90×4.46 mm)、穗粒数较少(28个),果皮颜色较亮呈紫红色;第二类分布在秦巴山区,其小叶长(38.69 mm)、小叶宽(23.46mm)、顶叶长(56.89 mm)、顶叶宽(33.53 mm)均高于其他地区,皮刺较大(11.11×9.85×3.08 mm),10 cm单位长度皮刺数较多(≥9个),果皮颜色呈亮红色;第三类位于分布区中部,集中分布在豫陕晋三省交界地区,果实纵横径较大(4.30×4.95mm),穗粒数较多(≥38个);第四类位于分布区东部和北部(涉县、交城、横山、山亭、莱芜),其小叶数最多(≥9个),小叶长(21.29 mm)、小叶宽(13.05 mm)、顶叶长(39.70 mm)、顶叶宽(17.73 mm)较小,顶叶属于长椭圆形,果皮颜色呈暗黄色。不同地区花椒的叶片、果实、皮刺等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叶片、果实颜色和皮刺等表型性状与海拔、经度、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花椒的表型性状随着海拔和经度呈现明显由西向东的区域变异特征。3.不同地区花椒果皮中挥发油的含量为1.51~6.96 m L/100g,汉源花椒最高(6.96m L/100 g),其次是武都(6.60 m L/100g)、凤县(6.56 m L/100g)、麦积区(5.95 m L/100g)、文县(5.78 m L/100g)和茂县(5.58 m L/100g);西部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 m)花椒果皮中挥发油含量高于中部及东部低海拔地区。萜烯类(116种)和醇类(42种)是花椒果皮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44.74%~89.65%。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个化合物是柠檬烯(24.99%)、β-月桂烯(7.06%)、(E)-β-罗勒烯(4.30%)、芳樟醇(4.02%)。西北部和西南部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 m)的花椒果皮中柠檬烯(25.93%)、芳樟醇(6.54%)、橙花醇乙酸酯(0.87%)和乙酸香叶酯(1.84%)的含量较高,呈现出柑橘香气、果香和花香气味,香气浓郁;中部和东部低海拔地区的花椒果皮中β-月桂烯(7.90%)、(E)-β-罗勒烯(6.13%)、δ-杜松烯(1.86%)等关键香气物质的含量较高,呈现药香和木香味。4.不同地区花椒果皮中酰胺类物质含量为57.38~137.11 mg/g。花椒果皮中共测定出13种酰胺类物质,主要的酰胺类物质为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和羟基-γ-山椒素,三者占酰胺类物质总量的74.06%。西部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 m)花椒果皮中酰胺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东部低海拔地区,麻味强度较大;尤其是汉源(132.59mg/g)、茂县(117.56 mg/g)、武都(123.23 mg/g)、麦积区(113.57 mg/g)、凤县(123.16mg/g)的花椒果皮中的酰胺类物质含量较高,麻味浓郁。5.不同地区花椒果皮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槲皮苷、金丝桃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儿茶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82 mg/g、14.09 mg/g、8.40 mg/g、8.62 mg/g、8.27 mg/g。西部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 m)花椒果皮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如四川汉源和茂县、陕西凤县、甘肃武都和麦积区花椒果皮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3.00 mg/g以上。6.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区分不同地区花椒品质的判别模型,其准确率高达95.6%,共筛选出20种关键差异有效成分。20种差异有效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和酰胺类物质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4.944%和9.567%。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西部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 m)的花椒品质明显优于中东部低海拔地区的花椒品质。汉源、茂县、武都、文县、麦积区和凤县花椒果皮中酰胺类物质和挥发油含量较高,品质优良。7.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含量与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均温度、年均最高温度、年均降水量、年均风速和年日照时数是影响花椒果皮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年均气候因子;(2)最暖季最高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和最暖季度降水量是影响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季度气候因子;(3)有效成分与7~8月月均温度和月均降水的相关性较强,7~8月月均温度偏低和月均降水量偏少有利于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基于不同地区花椒果皮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有效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将不同地区的花椒分为高海拔温凉型和低海拔温热型。8.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干季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限制花椒潜在适生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适合花椒生长的年降水量为498.5~795.8 mm,年平均温度为8.5~13.7℃;花椒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的干热河谷地带和黄土高原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位于海拔2,000 m以下的青藏高原东部、秦巴山区及黄河流域一线,分布的连续性较好。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花椒的适生分布区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花椒高适生区向高海拔地区转移。
其他文献
肺癌是临床最常的恶性肿瘤,虽然目前的手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是仍然有大量肺癌患者接受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耐药导致生活质量和预后差。因此,发展有效的、副作用低的、经济的实惠的肿瘤治疗药物和策略效果是肺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药及其来源的化合物在抗肿瘤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其中,中药斑蝥及其来源的化合物被证实对多种人类肿瘤(包
学位
土壤侵蚀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土壤侵蚀过程包括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沉积三个子过程;坡面水流挟沙力作为土壤侵蚀过程的核心,其大小决定了下垫面被侵蚀或发生泥沙沉积,是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构建中的重点。尽管针对坡面水流挟沙力公式的构建已有大量研究,但坡面水流输沙的动力学机制仍不明晰,土壤团聚体及泥沙沉速对坡面水流挟沙力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通过水槽试验、泥沙沉速试验、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团聚
学位
甜度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可溶性糖在果实中的积累量相关。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受到代谢和转运的高度调控,为探明苹果果实发育过程可溶性糖含量的转录调控机制,本论文利用ATAC-seq技术结合RNA-seq数据对‘富士’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与糖酸代谢及转运相关的关键基因及其上游转录因子(TF)进行了鉴定,对其中表达与果实糖积累密切相关的液泡膜糖转运蛋白MdTST1/2进行了功能验证,并研究了MdT
学位
苹果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我国是苹果第一生产大国,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品种更新换代,老果园更新重建势在必行。苹果连作障碍是果园连作背景下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涉及了土传病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化感自毒、盐胁迫、有毒重金属胁迫等多种逆境,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ERF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其参与了植物响应多种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前人研究发现,部分ERF转录因子在苹果响应
学位
[目 的]肺腺癌是肺癌的主要病理亚型,放疗是肺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放疗后肿瘤会退缩甚至消失,但多数仍会出现复发、转移。既往大量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对放疗具有天然抵抗力,是导致放疗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关键因素。有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一些具有潜在干性的非CSC逆向分化为CSC,然而此现象并未在肺腺癌中得以研究。本研究首次对电离辐射能否诱导肺腺癌非
学位
葡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已经广泛用于鲜食、制干、酿酒以及葡萄籽提取物等方面。然而,大部分欧亚种葡萄对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的抗性较低,这些非生物胁迫会限制葡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葡萄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以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Vitis vinifera L.cv.Thompson Seedless)为材料,克隆了Ubox型泛素连接酶VviPUB19基因
学位
众所周知,英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二故乡”,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在英国走向成熟和丰富,进而走向世界,但直到20世纪初,英国既几乎没出现过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1920年英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加入英共,使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可能和必须。其中,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第一个高潮,一批带有颇具创造性的理论著作陆续
学位
纵观内部控制历史沿革,内部控制的变革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当前的内部控制理论在结构形式上逐渐完善,但究其根本,其所基于的是“三流分立、时空分隔”的信息化环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正逐步从“三流分离、时空分隔”向“三流合一、时空一体”转变。在此背景下,传统内部控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不适应性,面临着滞后性、机械化、阻碍组织创新、弱适应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理论迫切需要转型,内部
学位
面对降水的不稳定性和日益加剧的干旱,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条件下,寻求减少灌溉用水的栽培方法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半湿润易旱区被定义为年降水量为500-600 mm,干旱指数为1.3-1.6(年蒸散量比年降水量)的区域,面积超过15.3万km2,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6.1%。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作为半湿润易旱区主要的种植制度,降水量不能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需求,尤其是小麦
学位
自2008年国家提出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以来,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仍然是反映官方公务活动的居多,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数量较少,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档案资源则更少,云南彝族口述档案数字资源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现状的绝佳机会。云南彝族口述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既能给民族文化传承人提供话语表达的通道又能唤醒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身份的认同感和荣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