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反复疼痛刺激可对新生儿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然而,在临床上,新生儿接受诊断性、治疗性疼痛操作时,医护人员未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医生对止痛药物的不安全考虑及缺乏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止痛疗法等。因此,探寻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止痛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有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疼痛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国内尚未见报道。目的:1.探讨袋鼠式护理对疼痛引发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啼哭、疼痛面容等指标干预的效果。2.评价袋鼠式护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便利选取北京市某妇产专科医院的足月新生儿10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在足跟采血前15分钟至足跟采血结束1分钟整个过程中持续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即“襁褓包裹”。研究者在足跟采血前、采血期、恢复期评价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在采血期与恢复期记录啼哭与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在袋鼠式护理15分钟后评价袋鼠式护理的安全性,在干预组疼痛研究结束后采用访谈法了解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感受及其评价。结果:共对90例新生儿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46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足跟采血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心率分别为(144次/分、156次/分),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1%、86%),平均啼哭时间分别为(41秒、60秒),平均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分别为(47秒、60秒)。在足跟采血恢复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心率分别为(153次/分、164次/分),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0%、85%),啼哭人数分别为(6例、32例),存在疼痛面容的人数分别为(7例、36例)。经统计学检验,在足跟采血期与恢复期,两组上述所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结论:在新生儿经历疼痛性刺激时,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心率,升高其血氧饱和度,缩短其啼哭时间与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它是一种简单、经济、可行、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止痛疗法,在新生儿经历疼痛刺激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