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非激素治疗人群和激素治疗后妇女乳腺的组织结构和声像图表现;比较激素治疗后妇女乳腺的组织结构与乳腺病变组织结构的差异;探讨激素治疗后乳腺超声检查的价值。
资料方法:收集病例时间为2003年7月~2008年1月,研究对象为激素治疗组及非激素治疗组。激素治疗组75例,年龄40岁~70岁,中位年龄51岁,均于激素治疗后行乳腺穿刺活检;用药时间为6个月~16年,用药种类有倍美力(CE)、安宫黄体酮(MPA)和利维爱等。非激素治疗组是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妇女1208例,年龄16岁~90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51例,良性病变93例。超声检查测量乳腺实质的最大厚径,根据超声图像中显示的乳导管、纤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的比例将乳腺实质分为腺体型、腺纤维型、脂肪型;超声比较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乳腺超声分型与年龄变化趋势的差异。病理检查比较激素治疗组妇女乳腺的组织结构与乳腺病变组组织结构的差异。
结果:超声检查:非激素治疗组,在40岁以前,腺纤维型乳腺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0岁~59岁呈现平台期;60岁以后呈下降趋势。恶性病变组腺纤维型乳腺的变化趋势同一般人群,在40岁~59岁也呈现平台期。激素治疗组,腺纤维型乳腺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未见平台期。病理检查:恶性病变癌旁多见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纤维囊性乳腺病。癌旁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占54.90%(28/51),增生>4层者占28.41%(15/51),一般增生者4例,上皮未见增生者4例;癌旁纤维囊性乳腺病检出率为31.37%(16/51)。良性病变组,导管上皮增生>4层者占8.60%(8/93),一般增生者占23.66%(22/93),未见增生者占51.61%(48/93),未见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发生率为10.71%(9/84)。激素治疗组,导管上皮一般增生者占13.33%(10/75),未见增生者占65.33%(49/75),穿刺组织未见导管结构的有16例;未见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纤维囊性乳腺病。激素治疗组与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导管上皮增生与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乳腺超声分型的变化趋势不同;激素治疗使乳腺的退化趋势减缓;激素治疗组组织学检查未发现与恶性病变密切相关的病理改变;超声分型可用于观察激素治疗者乳腺实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