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运用语用学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文章越来越多,对于中国现代经典之作《围城》的研究更是枚不胜举。本文试从语用学视角剖析《围城》中人物交往所出现的礼貌现象。礼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道德准则,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用来协调彼此关系,增进彼此感情的一种常用表达方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文学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与描摹,在文本世界中是真实的。因此语用学理论对于探讨文学交际也具有理论上的有效性。钱钟书的《围城》,名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其书包含了中西文学,哲学,风俗,逻辑,法律,教育体系以及其他领域。它涉及到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正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人物在交际中的不同言行举止。本论文分成六章,其理论支撑是礼貌理论,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准则和毛陆鸣的面子观,并给出了礼貌和文化的相关定义。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礼貌及运用语用学理论对《围城》所做过的研究,发现运用礼貌的相关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还是空缺。针对运用礼貌理论研究文学作品是否可行,哪些因素会导致礼貌的差异,以及礼貌现象在哪些方面会有体现的问题,本论文以《围城》作为研究材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文本中人物在交际过程中的典型言与行,来详细比较剖析礼貌的具体体现,研究目的是从语用学角度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对文本中的礼貌现象具体分析以使人们在交际中更好的利用礼貌策略以减少语用的失败。作者通过罗列理论,研读文本,找出在人物交际中与礼貌相关的例子,然后对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归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运用礼貌的相关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是可行的,礼貌现象在人物的言,行,衣中都有体现,而文化则是导致礼貌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是教育背景,家世背景,及性别对礼貌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