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目前,国内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学业负担重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弊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怎么减、减什么是一个大问题。事实上,认知负荷的大小是反映学生学业负担轻重与否的核心指标。所以,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较快的一个理论,它主要是研究关于复杂认知任务的学习。西方教育心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进行了很多具体应用的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汉语篇章阅读中的认知负荷进行研究。我们希望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外认知负荷研究的成果,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对中学生篇章阅读中的认知负荷进行研究,以期对阅读教学设计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材料为外省中考汉语篇章阅读理解,被试为中牟县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实验一的目的是通过对同一篇文章施加完整程度不同的文章结构标记,考察高低阅读水平被试在阅读具有不同完整程度文章结构标记材料时的认知负荷和最终学习效果的情况;实验二的目的是考察不同阅读水平被试在阅读以不同呈现方式呈现的不同难度的文章时的认知负荷和最终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验一采用不同完整程度的文章结构标记3(①无文章结构标记;②部分文章结构标记;③完整文章结构标记)×阅读水平2(①高阅读水平;②低阅读水平)的被试间设计。实验二采用文本呈现方式2(①线性文本;②超文本)×阅读水平2(①高阅读水平;②低阅读水平)×文章难度2(①较容易;②较难)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文本呈现方式和阅读水平为被试间变量,而文章难度为被试内变量。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结果:1.文章结构标记能显著降低高阅读水平被试的认知负荷,显著提高高阅读水平被试的阅读成绩。2.在部分文章结构标记条件下,低阅读水平被试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高阅读水平被试的认知负荷;在文章结构标记的三种条件下,低阅读水平被试的阅读成绩都显著低于高阅读水平被试的阅读成绩。3.阅读材料难度的加大显著增加被试的认知负荷,显著降低被试的阅读成绩。4.当文章以线性文本呈现时,低阅读水平被试的认知负荷显著高于高阅读水平被试的认知负荷;文章以超文本呈现能显著提高被试的阅读成绩。5.无论文章难度如何,高阅读水平被试的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低阅读水平被试的阅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