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禾本科间作的氮铁营养效应及对结瘤固氮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具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传统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前人对间作系统产量优势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从作物地下部相互作用角度,对间作系统内氮营养互补利用优势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研究应用田间接种根瘤菌的技术,对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固氮作用作了初步探讨,重点研究了共生期长短不同的玉米/蚕豆、玉米/花生系统中氮素吸收利用的优势机理,同时也讨论了不同施氨水平和种间相互作用对豆科作物的结瘤固氮以及花生铁营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 (1) 施氮、接种、间作均显著提高蚕豆生物量,但只有间作能显著增加其籽粒产量。施氮显著增加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施225kg N·hm-2后,接种、间作对玉米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但N0水平上与接种蚕豆间作的玉米,其籽粒和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36.3%和13.8%。蚕豆接种处理与施225 kg·hm-2纯氮处理的总产量相当,且接种提高了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土地当量比,可达1.43~1.57。施氮显著抑制了蚕豆结瘤,接种显著促进生育后期蚕豆结瘤,而间作对蚕豆结瘤的促进作用则表现不稳定。 (2) 间作显著促进蚕豆对氮磷的吸收;在施氮225 kg·hm-2的条件下接种仍能显著缩短蚕豆植株氮素累积的进程;施氮促进作物吸收氮磷,不施氮而对间作蚕豆进行接种也可促进间作玉米对氮磷的吸收;间作对成熟期玉米氮、磷吸收影响不大。 (3) 间作蚕豆竞争间作玉米的根区养分,蚕豆收获前,单作与间作蚕豆根际及非根际土壤NO3--N浓度变化较小;蚕豆收获后,间作玉米从蚕豆根区吸收较多的氮素,使间作蚕豆0~20 cm土壤NO3--N浓度显著低于单作;而单作与间作玉米根际及非根际NO3--N浓度始终变化不大。这是蚕豆/玉米间作系统氮营养优势存在的主要原因。 (4) 在玉米/花生混作系统中,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花生混作不仅均显著改善了花生铁营养,而且玉米对氮素的大量吸收显著降低了混作花生根际土壤的氮浓度,从而使得花生根瘤数增加,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强。混作花生铁营养受混作玉米氮营养及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较大,并且下针期花生固氮酶活性受施氮抑制及花生铁营养改善的促进。因此,根际土壤氮浓度的降低和花生铁营养的改善是石灰性土壤上花生固氮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而花生生物固氮作用的增强是该混作系统体现氮营养优势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法国Axens、Total和IFP Energies nouvelles(IFPEN)经过3年合作,成功地开发出利用第一代和第二代乙醇经过脱水生产聚合级生物乙烯的新工艺——"Atol"。据称,该"Atol"新工艺能与下游
常规教学检查是反映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教学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管理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必要措施,是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的物质基础。本文就常规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组成及分类占比情况,使医务工作者深刻认识医院感染带来的危害,提高预防控制意识。方法采用1∶1匹配病
目的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和胸部CT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0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检查
荒野在西方是与内在价值和国家公园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国家公园体系中所强调的荒野保护是以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环境伦理价值观为基础的。这一伦理基础受三大哲学流派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5例,行椎板减压或椎板开窗减压骨核摘除术.术后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β-七叶皂甙钠,B组应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进行脱水
本研究通过水培实验,比较了几种植物对无机、有机硅的吸收,研究了硅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盐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硅的吸收、分配的影响及硅改善其耐盐性的作用机制,结缕草种子上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