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传统陶艺与当代陶艺差异性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mailto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陶瓷器物发展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尽管其发展历程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盘旋上升的,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具体器物及设计元素之上,还表现在不同阶段的造物文化及设计观念上。从陶艺发展的本质面貌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传统陶艺阶段和当代陶艺阶段。其中,前者是以实用主义及审美意趣为前提的造物阶段;而后者则侧重以创作者为中心的思想性、情感性的自觉发挥。从艺术形态来看,传统陶艺所表征的是一种“器用主义”的半封闭式审美文化;而现代陶艺则往往从观念主义、表现主义、实验艺术等话语空间内寻求一种开放式的表达。近年来,符号学在艺术及设计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而陶艺符号学亦逐渐走到了学术前沿。运用符号学在理性分析与系统化研究的优势来弥补传统经验主义的感性分析研究的不足,对于陶艺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健全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同样,就“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差异性”这一争议性课题的研究来说,将符号学研究方法论引入其中,无疑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上对其本质有更加清晰的解读。本文将皮尔斯的符号学三分法、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以及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理论引入到传统陶艺与当代陶艺的符号学差异性研究中,通过形式化的理论嫁接,将陶艺创作的观念、形态、过程等环节分别以相对独立却又彼此关联的结构予以分解和结合,通过归纳与演绎,形成条理明晰的线索链。其中,第一部分,从发展形态及历史概况角度来简述传统陶艺与当代陶艺的发展概要,从整体上对二者进行定性分析;第二部分,以皮尔斯和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传统陶艺的创作及意指过程进行符号学解析;第三部分,以传统符号学理论及苏珊朗格艺术符号学理论为依托,对当代陶艺的创作及表达过程进行符号学解读;第四部分,通过对前三部分符号学解读的差异性对比,形成条理清晰、结构相对完备的推理性结论。在论文的后三部分,会以部分典型的代表性器物及作品为研究案例,对相关的理论结构进行合理佐证。
其他文献
钛酸钡陶瓷中,高温下晶格失氧使晶粒内部氧匮乏。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晶界则是富氧环境。缺陷或杂 质在晶界上进一步氧化,产生晶粒中并不存在的缺陷种类。杂质和缺陷在晶界上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