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禾本科牧草的物种关系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牧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牧草研究的进程。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禾本科种质基因组DNA。实验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和产量高。 利用37对ACGM引物对55份禾本科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69条谱带,皆为多态性条带。对12份臂形草属种质进行ACGM-PCR扩增,共产生126条谱带,37对引物中,有30对引物可以在至少1份材料中得到特异性PCR产物。在获得特异性产物的30对引物中,有27对引物获得多态产物。 ACGM标记聚类分析表明:糖蜜草和两份尾稃草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其余引进种质都能在各自属内聚为一小类。在阈值为0.20时,可将55份种质划分为A类群(包括13个属)及3个小类。对12份臂形草属种质ACGM聚类分析表明,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各为一类,其余10份种质聚成类群A。 本研究对12份臂形草种质进行ISSR-PCR,在17条引物中共扩增出286条谱带,其中280条具多态性,各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6~0.968;利用16条ISSR引物对8份黍属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52条谱带,其中146条具有多态性,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7~0.803。种质问的特异性分析表明:研究选用的17条ISSR引物不能将此12份臂形草种质区分开;选用3条引物可以将这8份黍属种质区分开。 12份臂形草种质ISSR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的水平上可将这12份臂形草种质分成了两类,其中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为一类群(A),其余种质为另一类群(B)。遗传相似系数在0.684的水平上可将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分开,使其独立成群,类群B不变。这与用ACGM标记分析12份臂形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 8份臂形草种质的ISSR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水平时,嘎顿坚尼草(C)和圭亚那坚尼草(B)可各自归为一类群,其余归为另一类群(A)。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设置为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 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接受厄贝沙坦
目的:探讨鸡矢藤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利用马铃薯渣、秸秆等农副产品与精料搭配,以完全混合日粮的原理结合青贮技术,采用湿法处理方式制作高原羔羊育肥饲料新产品,该产品包装采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青贮袋,储存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