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良好的城镇化发展,反过来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者如果能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将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我国城镇化应该如何发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就是以我国城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和研究城镇化的发展问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但是也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支撑产业粗犷、城镇人口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正在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克服这些障碍,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即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索如何通过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自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8年)一书中最早使用城市化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开始了对城镇化(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大量可供本文参考和借鉴的有益成果。但是,因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大多数学者没有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来展开城镇化问题研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构建分析构架;梳理城镇化相关基础理论;界定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的环境经济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约束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实现途径(生态生产力)、相关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城镇居民和农民)和客体(发展状况);从纵横两方面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考察生态生产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机理;分析城镇化各相关主体的行为;构建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相关统计资料,运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福建省主要城市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从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居民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系统和环境、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和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提出基于“两型社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