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所致肺动脉高压(PH)的定性及量化诊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共69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5例,为健康志愿者;先心组54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先心组分为正常肺压、动力型轻度PH、动力型中度PH、动力型重度PH及梗阻型PH五个亚组。 2、研究方法 先心组行心导管术,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平均压(PAMP)、肺/主动脉收缩压比(Pp/Ps)、全肺阻力(PVR)、肺/体循环血流比(Qp/Qs)等数值。 所有研究对象均作MRI检查。白旋回波序列(SE)测量主肺动脉宽度胸横径比(MPA/T)及右室前壁厚度胸横径比(RVW/T)等数值;速度编码心影磁共振成像(VEC-MRI)测量Qp/Qs、肺动脉扩展度(PD)、加速时间(ACT)及返流分数(PRF)等数值;肺动脉成像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分布情况。 比较各组及亚组间MRI征象;MRI测量值与PASP、PAMP及PVR作回归及相关分析。 结果1. 应用**W/T>0.27预测PH的敏感性为gO.4%,特异性为87.5%, 准确性为90%。2、MRI测量的解剖参数(MPA汀、RVW/T、P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ACT、PRF)与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压力及阻力相关性良好 o<0刀1)。建立了预计肺动脉压力及阻力的卜1归方程,肺动脉收 缩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土,62.9%病任十差 <l ommHg,90.75%病 例相差(20mmHg:全肺阻力与实测值相比,70.3%病例相差(3 WOOd,90.75%病仔十差(SWO。d。3、动力型重度与梗阻型 PH病例 RVW几、室间隔弧度、PD、opQS 及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吓叱刀5)。如按RV W汀列石、室间隔 弧度凹向右室、PD<18%、PRF>20%、op/QS<2作为 MR诊断梗阻 型PH的指标,存在卜述5项指标中3项或3项以卜,高度提示患 者存在梗阻型肺动脉高压。4、MR肺动脉成像可较好显示肺动脉大小及分布情况。5、*/Qs:*m与心导管测量值一致且高度相关(r=o.823,P<0刀1)。6、MRI可准确显示CHD并PH的原发畸形。 结论 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无电离辐射的成像技术对于诊断先大性心脏病引发的肺动脉高压,对了解其病理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它所提供的心脏、血管解剖及血流变化等信息与心导管检查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对B超检查却是有益的补充。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芍药苷对6-OHDA诱导的大鼠黒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和酸通道阻滞剂能否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
眼表面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其中许多疾病都存在角膜缘干细胞缺陷或功能障碍,治疗也相当棘手。直到1986年,Schermer等首次证实了角膜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基底层的设想。基于角膜缘干
该文由第一部分豚鼠耳蜗外支持细胞纤维的形态学观察和第二部分外支持细胞纤维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初步观察研究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