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治疗药物到达肿瘤发生的关键分子靶点后,通过与受体或调解因子结合,下调这些受体或下游基因的表达与活化,从而程序化逆转肿瘤的分化,或间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增殖,使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由于蛋白酪氨酸激酶在绝大部分肿瘤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包括增殖、分化、细胞存活、免疫应答以及血管生成,因此,通过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能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目前针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已成为热点。因此本文通过参考已经上市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蛋白酪氨酸激酶为靶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以及细胞毒活性筛选、计算该类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能,探讨其构效关系。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萘甲酰胺和苯甲酰胺类抑制剂的设计及虚拟筛选。通过利用AutoDock4.2.5软件对这些化合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PDB ID:4HJO)进行分子对接试验,共计合成萘甲酰胺类化合物10个,苯甲酰胺类化合物29个。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产率较高。(2)萘甲酰胺和苯甲酰胺类抑制剂的合成及结构鉴定。所有化合物均经过核磁、高分辨及红外表征。(3)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及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筛选。得到共计14个具有较好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48小时的IC50值大多在10μM以下。(4)萘甲酰胺和苯甲酰胺类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化合物与靶蛋白分子间自由结合能大多在-9kcal/mol以下,是作为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理想的候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