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和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旅游业的持续化扩张和多样化发展,使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但同时,对旅游地水环境的影响也已日益凸显。区别于前人关于旅游水量研究只关注实体水的测算,旅游水足迹理论将实体水与虚拟水有效联系起来,完整测度了旅游地水资源的真实消费,开拓了全球水量研究的新视野,为旅游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2年Hoekstra教授提出了水足迹:测算生产一定人群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在一定物质生产标准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旅游水足迹的概念:某区域支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所消费服务和产品中的水资源总量。同时构建了旅游地旅游水足迹测度模型,涵盖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管理、废水处理八个账户。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第一章、第二章。主要内容是论述了旅游水环境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国内外综述。第二部分,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内容是提出旅游水足迹概念,构建旅游水足迹测度模型,利用黄山风景区基础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并分析了2010-2012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水足迹。第三部分,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是第六章,指出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及可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旅游是一种对水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2012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水足迹总计9657143.9m3,人均3.21m3,是中国人均水足迹的1.70倍。由于完整餐饮资料难以获取,废水实时监测数据也不够准确,故计算结果值比实际值偏小。 (2)旅游水足迹部门结构中,废水水足迹和餐饮水足迹是主体。2012年黄山风景区废水、餐饮水足迹分别占总量的63.42%、30.43%。通过减少山上宾馆数量、转变山上饮食结构(减少肉类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在减少虚拟水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废水的稀释量,这是减少旅游水足迹的重要途径。 (3)区际水足迹的转移对区域旅游水足迹的影响较大。景区虚拟水利用100%从景区外进口。黄山风景区虚拟水量超过一半(56.20%)来自黄山市市内。由于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性引起旅游水足迹,尤其是餐饮水足迹的区际转移与交换,占用目的地或其他地区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客源地的水资源用量,带动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地区物流、资金流的流动。 (4)客流量和气温是影响旅游水足迹的重要因子。本案例地研究发现,月客流量在15-32万人次之间时,本区旅游水足迹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增强农业生产部门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改进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农产品产量,从而减少作物生长需水量,是适应未来水资源需求增加和减轻水资源系统压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上述黄山风景区旅游水足迹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本区水资源比较匮乏,但仍处于大部分自给自足的状态,且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本文提出了旅游水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水足迹测度模型,在旅游水足迹的结构分析、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今后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精确测算区域产品虚拟水含量;二是加大对不同时空尺度、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的实证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旅游水足迹的变化特征与规律,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