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创作了大量文化建筑,它们不仅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且还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但在此过程中,文化建筑也存在崇洋、贪大、逐奢、求怪、趋同导致的文化意义缺失的乱象。作为城市记忆和文化的载体,如何通过创作使它更好地传达文化意义和文化自信是建筑创作者关注的焦点。建筑叙事是当代文化建筑意义表达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而记忆又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从记忆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建筑叙事,将为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如何更好地传达建筑意义开启新的视域。本研究引入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记忆理论,分析了记忆理论介入建筑叙事的可行性,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记忆理论讨论的两种时间感知形式,并系统构建了基于不同时间感知形式下的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方法及其具体的设计表达方式。首先,研究从记忆的本体论入手,解释记忆的含义,介绍其功能作用和不同类型记忆具有的影像化特征和重构性特征。引入柏格森的记忆理论、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德勒兹电影影像理论作为本文的核心理论基础,阐明记忆理论视角的概念。从文化建筑、叙事空间的概念入手,探讨当代文化建筑的职责及其精神价值取向。比较、分析当前不同建筑叙事研究的共同特征与发展趋势,阐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构建了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方法的理论框架。由记忆理论介入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可行性分析入手:阐明柏格森记忆理论关于影像的电影放映机制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空间、时间;论述在影像运动机制下人对时间的感知分为空间化的物理时间和意象化的心理时间。并把它们置入建筑叙事空间作为叙事的时间轴,建构起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的方法:物理时间下的有机结构叙事、心理时间下召唤结构叙事、双重时间下转换结构叙事的空间设计方法。最后,分别就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的物理时间下有机结构叙事、心理时间下召唤结构叙事、双重时间下转换结构叙事的空间设计表达进行系统地阐述:有机结构叙事的特点,是物理时间下叙事主题把控的空间逻辑整体,体现出空间的自叙,其具体设计方法是通过确定叙事主题,刻画建筑空间场景,编排空间序列来演绎叙事空间的情节;召唤结构叙事的特点,是心理时间下空间唤起记忆,引发纯粹思维的自身演绎,其具体设计方法是通过建筑空白、冗余、透明性的手段造成纯视听情境的空间脱节影像唤起记忆潜在影像活动构成的纯粹思维叙事;转换结构叙事的特点,这是一种双重时间下的叙事,以物理时间进程下的有机结构叙事为主导,在时间轴中插入心理时间,使封闭的线性叙事结构具有时间的缺口,造成时间分叉,构成形散而神聚的叙事特点,其具体设计方法通过空白加入迭代式叙事,通过空间冗余叠加网络式叙事,通过透明性手法嵌套辫状叙事。记忆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是将记忆的影像运作机制作为叙事的重要手段,记忆理论视角的提出是对知觉现象学叙事的完善,使记忆构成的叙事融合域更为有效地帮助设计来传达文化建筑的意义,希望为创作各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