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技术创新成为影响一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因素,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发展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对我国的自主创新带来严峻挑战。相关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意味着在最优知识产权水平临界值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水平;而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临界值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反而会降低自主创新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加知识存量,促进技术成果合作和交流,然而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阻碍技术创新活动,一定程度上形成市场垄断。目前,国内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系统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此,结合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实际情况,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各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业分析视角,选择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中,重点阐释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之间倒“U”型关系的作用机理,通过基于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分析技术创新对于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基础作用,从不同角度阐述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深远影响;总结出技术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间相互作用模式。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技术创新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和因变量,引入知识产权保护指数的平方项,并综合考虑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行业地位等其他影响因素,控制各变量之间内生性问题,采用截面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利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样本1999年-200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2)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在技术先进地区,过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已经凸显,而在技术落后地区,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得不明显;(3)医药制造业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东部中部地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但对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4)贸易开放度对区域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作用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有限,可能给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带来负面影响;(5)政府资金在医药制造业研发活动中的支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