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进行体外动物模型生物力学实验,比较后路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固定植骨与传统的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该术式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材料与方法1.选取12具新鲜猪的胸腰段均一脊柱标本(T11-T3),拍摄正侧位X光片,排除骨病后,剔除所有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的完整性,采用树脂包埋法及重物逐级撞击法制作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对爆裂骨折标本进行观察和测量,拍摄X光片,并进行CT扫描证实骨折成立。2.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定为A、B、C、D、4种状态,A:正常状态,B:骨折状态,C:固定状态,D:固定+植骨状态,标本重复应用,每组标本按照由A→D顺序进行。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模拟人体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活动,以三维激光扫描仪摄取标本在零载荷与最大载荷下,伤椎上下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比较各种状态下ROM值的变化,分析两种固定及固定椎间盘切除联合植骨状态下对椎体稳定性的影响。在MTS-858材料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刚度实验,测定不同载荷下,标本抵抗轴向变形的能力。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生物力学实验中,对2组标本进行载荷-位移及轴向压缩刚度分析显示爆裂骨折患者固定和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后(单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单节段固定+植骨、短节段固定+植骨)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节段固定与短节段固定比较各个方向活动度(ROM值)有所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组ROM在各个方向活动较单纯固定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节段和短节段固定术式均可重建脊柱爆裂骨折的即刻稳定性;椎弓根钉系统联合伤椎上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上终板损伤的Denis B型骨折可重建前中柱支撑力,减少了内固定系统的应力负担载荷。第二部分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伤椎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2例,有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治疗组21例)和传统短节段固定组(对照组21例),回顾性研究分析42例患者术前、术后及拆钉前后随访行X线及CT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术后疼痛和工作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8~36个月(平均23.6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8级;术后疼痛改善优良率8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后凸畸形术后得到明显矫正,平均矫正度治疗组14.1°,对照组1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两组均存在矫正度丢失,末次随访总的丢失度治疗组3.5°,对照组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度丢失以伤椎及上方椎间隙为主;伤椎上方椎间隙术后随访矫正度有所丢失,两组对上位椎间盘退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正中矢状径(SCMD)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而两组改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恢复伤椎高度、减少椎管狭窄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矫正度丢失较小,但仍存在矫正度丢失的问题,矫正度丢失以伤椎及上方椎间隙为主。结合椎体、椎间植骨融合实现对前中柱结构的重建,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