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潜在的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淡水短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虚拟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将虚拟水与实体水联系起来,为水资源短缺评价提供了新思路。由于中国大陆地区农业用水占比巨大,所以本研究重点分析了 1961-2009年小麦、玉米和花生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考虑到维持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资源量,构建了一个蓝水资源短缺指标,对中国大陆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进行了年内缺水评价,准确核算了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和人数。以前的水资源短缺评估是在大尺度上(流域、市)研究水资源短缺的年际变化,由于未能捕捉到水资源消耗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年内变化而低估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为了得到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改进,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1961-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小麦、玉米和花生的年均生产水足迹分别为3.67m3/kg、1.40m3/kg和2.87m3/kg。小麦和花生生产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总水足迹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玉米生产绿水足迹和总水足迹下降趋势明显,蓝水足迹下降趋势缓慢。(2)1961年,中国大陆地区小麦、玉米和花生的生产水足迹东部与中部较高,西部较低。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小麦、玉米和花生的生产水足迹均较1961年降低,小麦生产水足迹、玉米生产水足迹和花生生产水足迹西部与东部较低。(3)在人口密集地区(如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辽河流域中部、黄河流域北部以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蓝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和频繁。据估计中国大陆地区有9.79亿居民(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0%)在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面临缺水问题。中国大陆地区有8.03亿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58%),在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面临严重缺水。中国大陆地区有2.47亿人,在至少半年的时间里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表明缺水程度高于已有研究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建议在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利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缺水原因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分流域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分不同时段进行水资源管理,区分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并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缺水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日益严重,了解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对于确定在特定时间段内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足迹不匹配的地区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结果会为当地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做出相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