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研究“空间生产”问题为核心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理论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降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危机的理论反思。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同时资本空间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应当以马克思视角审视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研究资本空间化问题,为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启发,为我国空间正义实践提供一些学术探索。[1]由马克思视角可知,空间生产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生产,本质是资本空间化。以马克思视角审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理论发现,如下问题尚须厘清:(一)资本本质是否已经蕴含了空间?如果是,那空间何蕴含于资本本质层面的方式怎样?[2](二)资本的空间界限在哪里,即本质上空间界限是外部的、内生的或为资本本质所规定而在经验层面却表现为“弹性”的[3]?(三)当代空间批判理论家认为,超越资本空间化、践行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必须摒弃资本本身,但我国在大力利用资本推进城市空间生产,这一“悖论”如何解决?《资本论》研究方法启示我们,资本空间化问题的研究起点是资本本质与空间的辩证关系。确定了研究起点,逻辑结构由此展开,全文内容顺势而来:第一章讨论资本本质的空间意蕴。资本本质最深层次不含“空间原子”,空间生产是资本为实现自身在空间上的外化运动即资本空间化。资本欲实现其层次化本质离不开空间,空间是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中融入资本本质的。第二章探究资本空间化逻辑。首先考察了资本逻辑与资本空间化逻辑的各自内涵和相互的辩证关系。现实中,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独立存在;逻辑上,后者与前者并非泾渭分明。从资本空间化的动力学逻辑、加速度逻辑和不均衡发展逻辑中,能抽象出资本无限增殖的逻辑,但资本空间化逻辑是资本逻辑在空间中的展开,有其相对独立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论述资本空间化的路径和影响。资本空间化以科学技术资本化为技术路径,按照资本要求形塑物理空间、开掘社会空间,并以自然空间资本化为物质基础。资本空间化过程中产生了资本循环的空间断裂、社会空间的多元政治对抗、日常生活的“零度空间”三大影响。第五章考察空间正义是资本空间化辩证否定的逻辑演绎。基于第一章的理论分析,在概念层面解析资本空间化界限的双重性质,通过研究一般语境中空间正义思想推出空间正义是资本空间化的逻辑必然,并将之借鉴到我国语境中,进而阐述空间正义中国化解读的应然内涵,最后同社会主义本质统一起来。第六章分析资本空间化辩证否定的实践超越。首先在我国语境和一般语境的辩证关系中探究我国资本空间化的矛盾现状,接着在我国语境中定位资本以区别一般语境中的资本概念,再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最终落脚于我国空间正义实践的几条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