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当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较以往有所提前,使得广大康复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站起与坐下是运动再学习的7大组成部分之一,在偏瘫病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了偏瘫患者下肢胫前肌和腓肠肌由坐到站整个过程的肌电信号,并对其信号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记录由坐到站整个过程的肌电信号,以偏瘫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胫前肌和腓肠肌rms、iEMG、MPF和MF的差异,找出偏瘫患者下肢肌电的信号特征,为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评定,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在院接受治疗的15名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与实验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相匹配的医院工作人员15名作为对照组。令受试者坐在方凳上,在胫前肌和腓肠肌肌腹部位备皮后贴上电极。受试者双臂自然下垂,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踝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在90度的位置,由坐位慢慢的站起,并在站立位维持5秒钟,再慢慢的坐下,同样在坐位也维持5秒,此过程连续重复5次,记录其下肢的肌电信号,并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研究结果:坐位,偏瘫健侧与患侧,偏瘫健侧与对照组对应健侧胫前肌肌电信号比较,MPF和MF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站立位,偏瘫健侧与患侧,偏瘫健侧与对照组对应健侧胫前肌肌电信号比较,ms和iEM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偏瘫健侧与患侧,偏瘫患侧与对照组对应患侧腓肠肌肌电信号比较,rms和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F和MF在站立位的各种比较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坐位,偏瘫患者下肢不能够充分放松,尤其是健侧下肢。站立位,偏瘫患者双下肢承重不均,主要依靠健侧进行代偿,尤其依靠健侧胫前肌代偿,双下肢的腓肠肌力弱。在由坐到站的过程中,偏瘫患者对肌肉的控制力比较差,各肌肉之间发力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