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实施前后,唐山市超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目前大学生群体对食品营养标签的KAP。方法参考《通则》设计调查表,对唐山市某超市正在出售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内容进行2011年和2013年两次调查;随机抽取877名大学生进行营养标签问卷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运行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检验。结果调查七大类预包装食品,2011年745种;2013年885种。两次调查食品营养标签总标示数分别为:330种(44.3%)和734种(82.9%),能量和核心营养素标示及规范率显著提升。2011年的营养声称标示和规范数(率),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和规范数(率)分别为75种(22.7%)和69种(92.0%),38种(11.5%)和30种(78.9%);2013年分别为78种(10.6%)和76种(97.4%),55种(7.5%)和53种(96.4%)。大学生营养标签相关问题答题正确率均低于25%,其中女生优于男生、医学生优于非医学生。大学生对于我国目前食品包装上标示的营养素含量和说明非常信任的仅占12.2%。分析营养标签对大学生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显示,专业、性别、年级是其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302、0.301、0.749。七大类食品中乳及乳制品最受大学生关注,占29.8%;营养素含量和说明中矿物质最受关注,占32.8%;食品标签信息中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示最受关注,占60.7%。结论2013年《通则》正式实施以后,各类食品中要求强制标示的内容从标示率到规范率均有显著提高,强制性《通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大学生对营养标签认知、信任均较差。建议在营养标签制度日渐完善的同时加强营养标签知识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