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FTPL的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水平一直都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价格水平决定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货币决定论与财政决定论。货币决定论认为物价水平是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财政决定论则认为财政政策在价格水平决定中起着决定作用。货币数量论为稳定物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思路,如果产出以每年γ的百分比增加,货币供给量每年以u的百分比增加,那么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物价每年将以u-γ的速度增加。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决定物价,但是实际上居民愿意持有的货币还受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家庭当期愿意持有的货币取决于他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对未来的预期又会对当期物价产生影响。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例如税收或者债务政策联合货币政策一起来控制物价呢?财政论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的物价的稳定问题。  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很多年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相反的。这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财政政策在其中起到了某种作用。所以本文拟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考虑我国的物价决定问题。本文以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为基础,通过选取不同年份数据对FTPL在我国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支持我国财政制度属于李嘉图制度,也就是说我国的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来决定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忽视财政政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本文后面的实证结果可以表明财政政策从赤字、支出、税收等多个方面对物价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地方保护是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阻碍,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地方保护导致的国内市场分割阻碍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利于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妨碍了资
我国是一个沿海国家,海洋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陆地资源消耗巨大,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海洋,海洋盐业等海洋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2011年舟山海洋经
早在2008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急剧上升,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因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