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说明我们此前的扶贫政策、策略、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剩下的反贫工作越来越难,反贫出现边际递减效应。同时,我们的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其身上仍有挥之不去的贫困标签。从表面上看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浅表性贫困问题得到改善后,剩下的是深层次的顽固性贫困;二是我国对贫困有了新认识,进行了新的界定,贫困范围由此扩大;三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完全在农村自己身上。本论文通过对当下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梳理分析发现,当下农村经受的是一种结构性贫困,这个“结构性贫困”指的是由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结构性扭曲,资源的结构性错配,政治生活中的权利错位等结构性失衡造成的贫困。这种结构性贫困,单靠物质帮扶已无法解决。同时,结构性的失衡还导致了农村的结构性弱势,并引起诸多涉农因素在农村呈负效应叠加、关联,并进而形成一个“致贫结构”。致贫结构的存在,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消解着农民向上的努力。鉴于此,我们要解决当下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就需要一种结构性视角来对其加以分析,梳理其结构性作用机理。本论文站在“当代中国农村”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通过纵向历史梳理,横向多维比较,立足于揭示“当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及结构性。本论文研究试图跳出单纯对贫困问题进行一般性描述、说明的研究模式,更多的从贫困生成的综合性逻辑入手,梳理各致贫因素间的有机关联,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当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通过研究,尝试勾勒出致贫因素间的关联模型,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个体等方面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动态关联考量。在初步理清各致贫因素间的关系和差序结构后,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希望以完善的政策作为杠杆撬动贫困因素结构,形成连锁反应,逐步转向良性功能关联;同时,还要最大化的寻求社会正义,防止贫困均衡被打破后,部分人群陷入更恶劣的贫困境地。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选题缘由,选题的意义、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相关问题与理论概述,阐释贫困的含义并进行界定,说明贫困的标准与类型划分,对于贫困的生成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农村贫困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章,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多维解释,为本论文的重点。首先,揭示当下中国农村贫困背后的结构性特征,指出中国贫困农村在分布上呈现出的非均衡性。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所处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农村贫困日益表现在超经济维度。贫困的代际传递严重。反贫遇到结构性障碍;其次,对当下中国农村的贫困作结构性归因,从历史累积和现实迁就的角度指出,仓促现代化造成农村的结构性贫困,快速市场化下的社会转型叠加导致结构性问题被强化,贫困循环累积成“结构性”桎梏,结构性贫困迫使制度迁就;再次,对压在农村身上的“致贫结构”进行作用机理分析,着重论及诸多致贫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从肇始性因素到次生性因素,到叠加性因素,到累积循环性因素,以及再到渗透、内化性因素,从整体性结构的维度进行把握。第四章,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解决的指导理论,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大理论体系着手。首先,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探寻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判断。其次,从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探索中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反贫宗旨及指导意义。第五章,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解决的实践路径,此部分主要立足于打破当前农村致贫因素间的负效应结构关联,跳出结构性桎梏,探寻消解农村结构性贫困的现实路径。首先,在宏观上,指出消解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制度;其次,在中观上提出扭转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政策;第三,在微观上阐释解决当代中国农村结构性贫困的策略。本文不同于传统的农村贫困研究方式,以结构性研究方式作出如下创新:一是指出当下中国农村在两个维度上经受着结构性贫困:首先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差序,到建国后仓促现代化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再到改革开放后急速市场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叠加,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制度迁就等一系列结构性原因导致农村农民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并在生产、生活、身份上受到诸多羁绊;其次农村的结构性弱势进而引起诸多涉农因素在农村呈负效应叠加、关联,并进而形成一个“致贫结构”,使脱贫难度增加。概括而言,就是农村农民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引发一系列涉农因素在其身上呈负效应结构关联。二是本文侧重于把当代中国农村的贫困当作一个有机体来加以解释,认为农村的结构性弱势引起诸多涉农因素在农村呈负效应叠加、关联,并进而形成一个“致贫结构”。文中认为,在“致贫结构中”,纵向上致贫效应存在着层层递进:始发性因素让人变穷——次生性因素让人变弱——累积性因素将贫困固化,而这其中还穿插渗透着文化思维性因素,不断消磨着反贫困主体的意志;横向上各致贫因素间存在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彼此关联。三是本文指出,由于结构性桎梏的存在,中国农村贫困具有马太效应,农村农民越是处于结构中的不利位置,其受到的“结构性束缚”越大,贫困越为严峻,摆脱贫困越发困难。四是本文跳出制度不利论的论调,指出,在结构性贫困下,制度不利,只是一种表象而非根源,实质上正是由于结构性的贫困累积与循环,才使得政策制定时会出现“制度迁就”和“制度无奈”。本论文希望通过对当代中国农村贫困的结构性分析研究,能够为扭转农村的结构性弱势,打破贫困的结构性关联,使农村农民摆脱结构性羁绊提供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