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4-200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以夏播红小豆早熟品种冀红8937和中晚熟品种冀红4号为试验材料,设12小时(12(光)/12(暗))和14小时(14(光)/10(暗))两种日照长度处理,于出苗后分别处理3、9、15天,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研究不同日照长度对开花、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 两品种不同日照长度处理植株的形态指标苗期至分枝期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处理植株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在分枝期至开花期1生长速度低于对照,在开花期1至开花期2高于对照。各处理植株的叶片数、叶面积指数、节间长度在分枝期至结荚期低于对照,但开花期1至开花期2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在成熟期,各处理植株的株高和节间长度明显低于对照;对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影响的规律不明显。 2 花前不同日照长度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7月28日叶绿素含量达最高值、类胡萝卜素含量达最低值。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于7月20日至28日含量降低速度较快,之后上下波动较小。 3 两品种对光敏感,各处理明显影响两品种的单株花数,促进植株提前开花。12小时处理促进冀红8937提前开花5-12天;促进冀红4号提前开花10-18天。14小时处理促进冀红8937提前开花4-8天;促进冀红4号提前开花8-16天。处理天数与开花累进促进率正相关,冀红4号各处理的开花累进促进率比冀红8937大,表明冀红4号较冀红8937对光更敏感。 处理天数与阶段开花促进率负相关,即处理天数越少平均每处理一天出苗至开花的缩短天数越多。处理3天阶段促进作用明显,12小时处理3天平均每处理一天冀红8937缩短1.67天,冀红4号缩短3.33天;14小时处理3天平均每处理一天冀红8937缩短1.33天,冀红4号缩短2.67天。表明苗期植株的感光性最强,感光苗龄为2片真叶期;12小时处理作用较14小时明显,冀红4号的感光性较冀红8937敏感。 外界条件变化(如高温和降雨)可使光周期诱导作用解除。两品种在开花期1处理天数越多,开花节位越少,节位越集中;随光周期作用的解除,开花期2的开花节位无规律性。 4 不同日照长度对两品种单株荚数的影响不明显,对结荚期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12小时处理促进冀红8937提前进入结荚期14-18天,14小时提前6-16天;而12、14小时处理均促进冀红4号提前进入结荚期2-4天,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5 不同日照长度促进两品种植株提前开花,改变了生育期结构。但对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影响的规律不明显。 6 红小豆的光周期特性为红小豆的杂交育种、引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