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7世纪始,中国与瑞典之间开始了往来、交流的历史。进入20世纪,中瑞两国的交流更加频繁,其中,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在中瑞两国之间架起了友好的桥梁,促进了近代中瑞文化交流。1914年,安特生以“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的身份来到中国,主要负责调查北方煤铁的分布与储藏情况,后来他的兴趣逐渐转向考古,中外联合先后发掘了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青海西宁朱家寨遗址等。在“北京人”地点的发现方面,安特生也起到了先导作用。可以说,正是安特生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他的名字和他的考古发现一起载入了中国考古学的史册。安特生的考古活动和考古发现使瑞典获得大量中国文物和有关中国的信息,大大促进了瑞典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瑞典汉学的发展。作为一名外国来华专家,安特生曾经先后三次来华,1914年第一次来华后即在中国生活了长达11年,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亲切的将中国称为他的“第二祖国”。安特生是一个正直的有着高尚人格的学者。在华工作期间,基于对科学事业共同的追求,他与地质调查所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回国后他撰写多篇论著,总结在华考古经历,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面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他对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回顾安特生为中瑞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