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生物中绝大多数RNA必须经过多聚腺苷化(polyadenylation,poly(A))的转录后加工才能形成有功能的mRNA。多聚腺苷化过程包括mRNA前体的核苷酸序列信号识别、3’末端的切割和添加一段poly(A)尾巴,其中poly(A)信号的识别直接决定了加尾的位置从而决定成熟mRNA序列。最近在哺乳动物中已报道,CPSF30-WDR33-CPSF160复合体对保守的poly(A)信号AAUAA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中CPSF30与WDR33共同稳定结合AAUAAA信号元件促进多聚腺苷化。在拟南芥中,AtCPSF30敲除突变体(oxt6)使NUE区间A-rich信号转向为U-rich信号,表明AtCPSF30参与了信号识别。然而,对于WDR33同源蛋白FY在信号识别方面的功能与机制未见报道,FY与AtCPSF30的关系也鲜见报道。最早发现FY是自主开花途径中的一个因子,FY的PPLPP结构域能够与FCA的WW结构域互作,从而调控FCA的APA,进而调控开花抑制因子FLC的APA,影响开花时间。此外,FY也调控关键休眠因子DOG1近端poly(A)位点使用。但是,FY在全基因组范围poly(A)位点选择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本论文使用一系列FY突变体及FY/AtCPSF30双突变体,结合3’末端高通量测序方法PAT-seq(Poly(A)tag sequencing),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FY在poly(A)位点使用中的作用,同时阐明FY与AtCPSF30在poly(A)信号识别过程中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选择性多聚腺苷化来调控基因表达,决定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植物对环境响应的机理。本研究结果将为植物复杂的poly(A)信号识别机制提供遗传学证据,完善了植物多聚腺苷化过程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通过APA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对环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对全基因组范围poly(A)位点使用进行分析:FY突变导致60%多的poly(A)位点(poly(A)site cluster,PAC)使用率发生改变,表明FY广泛参与了 poly(A)位点的选择。有趣地,FY的WD40结构域突变比PPLPP缺失对poly(A)位点使用影响更大。(2)对特异poly(A)位点3’UTR区间单核苷酸轮廓进行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降低了 NUE区间A使用率,由45%降低到40%,而PPLPP缺失则相反,表明FY的两个结构域突变有着相反的影响在单核苷酸使用方面。fy2/oxt6和fy3/oxt6双突变体的单核苷酸轮廓变化与oxt6的相似,降低了 A使用率,增加了U和C使用率,表明FY的突变并没有加重oxt6突变体对单核苷酸使用轮廓的影响。而fy6/oxt6仅有72个特异PAC,暗示FY的过表达可能部分弥补了AtCPSF30功能的缺陷。(3)对特异PAC的NUE区间poly(A)信号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降低了 AAUAAA及此信号的一个核苷酸变异的信号使用(约降低了 10%),而PPLPP结构域缺失增加了这些信号使用(约增加了 10%)。双突变体的信号使用变化与oxt6相似,也降低了这些信号使用(约降低了 30%)。以上结果表明FY与AtCPSF30都参与识别A-rich信号,AtCPSF30作用更强。(4)对转录本共表达及差异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导致转录本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于野生型,并影响了 3000多个转录本的差异表达,进一步证实了FY的WD40突变对poly(A)位点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双突变体影响了 2000多个转录本的表达,但是fy6/oxt6影响的转录本个数少于单突变体,也进一步暗示FY的过表达可能部分补偿AtCPSF30的功能。此外,FY突变与AtCPSF30敲除影响的转录本存在差异,表明两个蛋白在调控转录本的表达存在着分工。(5)对DE-PAC及PAT在基因组上的分布进行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增加了 PAT和PAC在3’UTR区间的分布,同时降低了在基因间区的分布,而PPLPP缺失有着相反的影响,表明FY的WD40和PPLPP结构域突变对全长转录本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双突变体中,PAC和PAT在基因组上的分布与oxt6相似,降低了 3’UTR区间的分布,反而增加了基因间区的分布,暗示在双突变体中AtCPSF30起主要作用调控全长转录本使用。(6)对3’UTR区间APA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导致基因偏好使用3’UTR近端的poly(A)位点,而PPLPP结构域缺失导致基因偏好使用3’UTR远端的poly(A)位点。在双突变体中基因也偏好使用3’UTR近端的poly(A)位点。以上结果暗示FY和AtCPSF30可能共同调控3’UTR区间的APA。(7)植物生长发育的表型分析:FY的WD40结构域突变体(fy3)的主根长度明显短于野生型,fy3/oxt6和oxt6主根长度变化与fy3相似。qRT-PCR验证分析表明,根发育相关基因SAHH和ATHB13的远端转录本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并且fy3、fy3/oxt6和oxt6中不同,表明FY和AtCPSF30调控根发育相关基因的APA,参与主根生长,但不同突变体调控根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不同。(8)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表型分析:干旱胁迫后,FY的WD40结构域突变体(fy3)主根长度被抑制的程度明显大于WT,表明fy3对干旱胁迫敏感。fy3/oxt6和oxt6主根长度变化与fy3相似。qRT-PCR验证分析表明,突变体改变了干旱诱导基因RD26及ERD10的远端转录本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突变体改变表达水平程度不同,表明FY和AtCPSF30调控干旱相关基因的APA,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参与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但不同突变体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机制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