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是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关键,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研究单位,而村庄精英是理解农村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已有相当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村庄精英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考察村庄,不能不考察村庄精英,不理解村庄精英的状况,很难理解村庄的运作与治理。本文便是以乡村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乡村精英的行动来理解乡村治理的逻辑,从而理解村庄内部秩序的构建。本文中,笔者紧紧围绕新平村村民争取修建新平大桥的过程,详细叙述了村民们在该村精英的引导下,为争取大桥的建成而积极采取的各种行动,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笔者着重分析了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缺失这一背景下,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机制,即村庄精英在争取修桥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家——村庄精英——村民”的三重分析框架,在对精英动员过程作静态描述的基础上,借助于孙立平的“过程——事件”分析策略,从另一角度进行动态研究,以使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能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分析问题。全文分为导论、个案描述、分析讨论和结语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研究缘起与探讨的问题;第二,研究现状,包括农村公共物品相关研究和精英研究;第三,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策略;第四,创新点。本文通过对村庄精英的分类,突出普通精英的作用及研究价值,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个案描述。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叙述。首先,讲述了争取修桥的缘由,包括村情介绍、修桥的提出及中止、大桥复工的困难。其次,争取修桥的过程。这是该部分中主要的部分。包括村民自发组织的成立、到政府反映意见、施加压力、冲突进一步升级、继续寻求有效方式,多渠道争取修桥直至大桥建成,赢得最后的胜利。第三部分是分析讨论。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精英本身进行了分析。第一,将精英成员划分为两类,即特别精英和普通精英,然后对二者的成员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对两类精英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普通精英的作用是本文要突出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普通精英在瞬间鼓动村民立即采取行动是其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与特别精英并非绝对的必然的领导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其次,分析了村庄精英如何动员村民。笔者认为精英在动员村民时,主要是特别精英通过以身作则这种自我榜样的方式,获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在村民中的树立起领头人地位。而普通精英则主要利用村庄公共空间——个案中的小卖部这个媒介,充分发挥其舆论作用,来积极有效的动员村民。再次,分析了村庄精英如何动员村干部。笔者认为村庄精英通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定位,从中寻求有利于村民一方的因素,促使村干部不得不在立场上有所侧重,至少使其不敢坚定的站到政府立场上,由此迫使村干部为促成大桥建成而不得不有所贡献。村委会主任比村支部书记更能支持精英及其带领下的村民行动,村委会主任与村支部书记支持程度的分化差异,说明村庄精英最大限度的动员了村干部,庄精英在动员村干部上是非常有效也极为成功的。最后,本文还分析了精英如何动员政府。笔者认为精英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学界也有相当多学者从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但是,就本文研究目的而言,笔者认为,精英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精英动员政府显然更具意义。个案中的乡村精英在动员政府时,把握住动员技巧,掌控好“度”,迫使政府从不作为到作为,从而有力地推动事件向前推进,促使大桥胜利修建。第四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一个简要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