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包括记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定向障碍、视空间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行为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患者不断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痴呆的发病率可递增1倍,痴呆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流行病。2006年WHO《全球健康报告》指出,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敌人,而痴呆则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罪魁祸首,痴呆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疾病、肿瘤、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2006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4亿,而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4亿。根据2005年我国首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5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为7.8%,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据此估计,我国的痴呆人数已近800万,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亿,老年性痴呆患者将接近2000万,中国将是世界上痴呆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痴呆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日常生活多不能自理,患病后将逐渐依靠照料者,最终大多数病人将需要完全的照料。目前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在家中由亲属照料,包括配偶、兄弟、姐妹、子女及其亲属,一般配偶占比例最大,为71.7%;而子女占比例相对小得多,为15.0%。配偶作为主要照料者对痴呆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在体力、心理和经济上都承受巨大的负担,常常感到疲劳、紧张,出现抑郁、焦虑、敌视等负性情绪,长期照料痴呆患者,严重影响配偶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配偶身心健康是为痴呆患者提供照料和社会支持的前提,所以在对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和关注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配偶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水平。有文献报道,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心理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社会人群,而且当照料者长期处于这种负性情绪下,会对其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关注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于提高配偶的身心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支持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我们对9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在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痴呆患者配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90例调查对象来自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及其配偶,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期间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并且在访谈配偶时要求与痴呆患者分开,以提供适宜的场所和充分的时间,保证所获得的资料的可靠性。调查问卷包括: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DS<42为无抑郁,≥42为有抑郁;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AS<40为无焦虑;≥40为有焦虑;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DR=0.5、1、2、3分别代表可疑痴呆、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患者疾病信息调查表。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1)90例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焦虑状况: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自评分为42.47±10.9;焦虑自评分为38.61±11.4,两者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P<0.05)。入组的患者配偶有抑郁症状者占52.2%;有焦虑症状者占42.2%,二者比例亦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抑郁6.0%、焦虑11.2%)。(2)患者配偶的社会支持状况:抑郁组患者配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非抑郁组;焦虑组患者配偶客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非焦虑组,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患者配偶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对患者配偶抑郁焦虑状况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痴呆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配偶自我感觉压力和文化程度在有无抑郁两组间及有无焦虑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4)以患者配偶是否有抑郁为应变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抑郁评分与患者痴呆严重程度、配偶自我感觉压力值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相关性,其中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以患者配偶是否有焦虑为应变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焦虑评分与其自我感觉压力值及客观支持有相关性,其中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结论: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看:痴呆患者配偶作为主要照料者其抑郁焦虑情绪明显,抑郁焦虑自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结果同时显示有抑郁症状者占52.2%,有焦虑症状者占42.2%,二者比例亦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Sansoni对痴呆患者配偶作为主要照料者的调查显示:42.0%出现抑郁症状、76.0%出现焦虑症状,照料者发生焦虑症状的比例更多。西方有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作为照料者患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比其他照料者高,尽管他们主观感到的负担比非配偶照料者轻。配偶照料者的负担越重,痴呆患者出现的病理行为就越频繁,照料者送患者去医院、老人院和福利院的概率就越高,配偶出现抑郁焦虑症状亦越多。国外还有研究表明,痴呆患者配偶照料者承受的负担产生的影响不仅出现在照料过程中,即使在停止照料3年后,照料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仍持续存在。有文献研究认为,配偶照料者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负荷最大,对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占据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配偶在承担起照料病人的负担后,多与社会处于隔离状态,严重影响了社会交往,从而引起的社会抑郁焦虑负荷是导致配偶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现,配偶自我感觉承受的压力值大于50时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小于50的配偶。这可能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使配偶无法与患者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有时甚至和配偶处于敌对状态;同时配偶每天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照料病人的日常起居,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休闲机会大为减少,这些使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痴呆患者配偶生存质量较正常健康人和需要照料但非痴呆老人配偶的生存质量差,说明老年性痴呆患者给配偶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这是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和非痴呆患者配偶的区别所在,其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状况。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因素,从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患者痴呆程度重、家庭经济状况差、配偶自我感觉压力大、文化程度低、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可致配偶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抑郁情绪与患者痴呆严重程度、配偶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配偶焦虑情绪与其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患者痴呆程度重、家庭收入低、配偶文化程度低、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煅炼)、家庭成员和社会支持程度低等均与作为主要照料者配偶的抑郁焦虑水平密切相关,患者痴呆严重程度对配偶抑郁焦虑状态影响极大,两者之间呈正相关。Schulz R认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料者特别是配偶照料者所承受的压力、负担多会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Campbell的调查结果也认为: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的严重程度与照料者的总负担以及抑郁焦虑症状呈正相关,即患者痴呆的程度越严重,照料者负担越重,出现抑郁焦虑症状亦越重。Shurgot等提出: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料者中,社会或家庭的支持缺乏则照料者的负担较重;社会或家庭的支持较好者则照料者的负担较轻,相应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国外还有研究报道,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照料者负担的决定因素。照料者抑郁焦虑情绪受教育水平、收入的影响,接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照料者,抑郁焦虑情绪越轻。国内也有关于照料者受教育程度低对痴呆知识了解差而负担重的报道。老年性痴呆是全世界最致残和最累赘的疾病,给家庭及社会构成巨大压力,影响痴呆患者配偶的社会功能及身心健康,持续加重的心理负担,威胁着照料者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影响了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痴呆患者配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发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及时的给予其帮助和心理干预。有文献指出:当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照料者时,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加照料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照料技能的学习,可以减轻照料者的压力,改善照料者的情绪;长期照料痴呆患者给照料者带来的照料负担、心理压力及抑郁焦虑情绪,也可以通过远程心理干预措施如电话、网络等方式来减轻照料者的这些负性情绪。国内对痴呆照料者的干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国国情作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加强照料者的健康教育及照料技能培训,来提高照料技巧;将家庭照料与医院护理及社区服务等形式相结合,减少照料者的直接照料时间;在社区内成立照料者互助组、痴呆咨询服务、专业心理咨询等以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这些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配偶的照料压力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但如何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配偶的抑郁焦虑状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