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詹纳尔英译本《西游记》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2008)提出的翻译理论,是从生态学视角整体性研究翻译活动。该理论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论”为基础来阐释翻译活动,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需要运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译出高质量的译文来接受生态翻译环境的“优胜劣汰”。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生态学为依托,综合运用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论证,结论更加科学、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詹纳尔英译版《西游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运用举例分析法、描述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书中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译者在不同维度下对译本生态环境的选择与适应,通过将生态翻译理论运用于《西游记》来探讨其在古典文学作品研究中是否具备可行性和理论指导性,并提出文化负载词合理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理论可以运用于并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詹纳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适应源语生态环境,其译品既忠实于原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又能兼顾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适应目的语生态。在语言维度适应选择下,译者采用音译、直译等方式,从语法、语言结构、源语文化等方面还原源语特征。在文化维度适应选择下,对于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译者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增译、异化与归化等多种方式,实现双语言和双文化的适应性选择。在交际维度适应选择下,译者采用直译、意译、省译、替代等多种方式,兼顾源语和目的语的双重特点。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很多时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需要结合不同的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此外,在翻译其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时,生态翻译学理论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性,译者可适当地运用“三维”转换,译出高质量的译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其他文献
连续13年测定了由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5种牧草混播形成的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以比较各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物种数成正比,复杂
PET显像技术用于诊断和研究具有极大的优势,国内设备数量迅速增加。在临床上最常用的PET药物是18F-FDG。目前,18F-FDG主要采用以氨基聚醚K2.2.2为相转移催化剂的亲核反应法合成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将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个体所拥有的语言知识系统上来。关于语言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产生并理解无限数量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脊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如何实现各向同性扫描,扫描参数和后处理参数对脊椎CT后处理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正确应用上述参数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寻找最
运用GRAS方法构建1995—2016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降幅虽快,但仍高于创造GDP环境成本,行业分
每个学期,班里都会有几个插班的幼儿。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他们进入班集体后,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适应。这个时期,插班幼儿往往特别敏感,教师如果处理不好,会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观光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国内掀起了开发建设的新热潮,为我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温
本文认为公平理论把"与他人比较的相对值"作为人们在组织中是否感到公平的原因的解释,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较"的结果往往不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现状入手,提出产学研结合教育是提高社会体育人才社会适应性,以及促进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探讨了社会体育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