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复方菖蒲四味有效物质基础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富集;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治疗乙醇型胃溃疡的效果进行研究;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建立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体内外特征图谱,归属并鉴定其体内外化学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血浆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药动学进行研究;采用HPLC-MS/MS法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血浆中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药动学进行研究,为蒙药复方菖蒲四味药理药效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溶剂法与现代色谱技术(硅胶柱色谱、凝胶柱、MCI柱、大孔吸附树脂柱等)对蒙药复方菖蒲四味进行分离与纯化,经理化鉴别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药复方菖蒲四味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西咪替丁胶囊)。除空白组与模型组,其它各组小鼠分别灌胃菖蒲四味高、中、低剂量、西咪替丁药液7天。末次给药30min后,各组小鼠均灌胃高浓度食用白酒致胃溃疡,眼眶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脏组织匀浆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  取Wistar大鼠,灌胃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全方及各单味药,制备含药血清,HPLC法分析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体内外特征图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在大鼠体内总黄酮的含量,并对其药动学进行研究;采用HPLC-MS/MS法测定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在大鼠体内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其有效成分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从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中共分离富集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1)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2)高良姜素-3-甲醚,(3)山柰酚,(4)槲皮素,(5)山奈素,(6)高良姜素。对乙醇型胃溃疡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匀浆液中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蒙药复方菖蒲四味给药组、西咪替丁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生化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蒙药复方菖蒲四味给药组均能使NO、SOD水平升高,并不同程度的降低MDA、ALT和AST水平,且中剂量效果最佳。通过分析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体外HPLC特征图谱,共发现了47个峰,并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含药血清中产生了25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19个成分为体外直接入血成分,另外6个成分推测为代谢产物。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体内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并且对其药动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HPLC-MS/MS法测定蒙药复方菖蒲四味体内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成分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分析。  结论: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对乙醇型胃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内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入血成分为蒙药复方菖蒲四味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并通过LC-MS/MS进行验证,为蒙药复方菖蒲四味有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第一章ApoE小鼠血管胆固醇摄取和外排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研究目的:血管脂质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病变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血管胆固醇摄取和外排失衡是脂质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分别用于西酞普兰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和法罗培南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西酞普兰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处理后,以乙腈-水-甲酸溶液(60:40:0.2,v/v/v)为流动相,采用Zorbax XDB C_8柱分离,采用Thermo Finnigan TSQ Quantum Ultra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电喷雾电离源选择反应监测方式进行
克拉罗酚(KLLF)为首次合成的卟啉类新化合物,药理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拟申报一类新药。本文研究工作旨在对其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及代谢做一系统评价,为该药临床研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