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中氧甲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52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Streptomyces virginiae IBL14)为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有效的转化和降解甾醇类化合物菌株。前述研究证明IBL14菌株通过氧甲基转移酶使薯蓣皂素B环上发生甲氧基化形成6-甲氧基产物这一首次发现的甾体化合物的生物甲氧基化。  本研究对IBL14菌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使用BLASTP工具分析测序结果,在IBL148.0Mb的线性染色体中筛选出9个氧甲基转移酶(OMTs,EC2.1.1.X)。使用软件分析,结果表明IBL14中9个氧甲基转移酶分别属于不同的甲基转移酶家族:SviOMT01,SviOMT05和SviOMT08属于methyltransf_2superfamily;SviOMT02, SviOMT03, SviOMT04, SviOMT06和SviOMT07属于amdomet-MTases superfamily; SviOMT09属于亮氨酸羧甲基转移酶超家族(LCM superfamily)。在进化关系方面,IBL14与Streptomyces sp.C和Streptomyces sp.Mg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SviOMT03和SviOMT06与链霉菌属中的caffeoylCoA-O-methyltransferase(CCOMT)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可能具有相近的功能。  本研究将IBL14中9个氧甲基转移酶基因全部克隆到大肠杆菌中,验证并成功诱导表达了目的蛋白。使用HPLC及LC/MS检测投料后菌体的代谢产物证明蛋白SviOMT03能够甲基化咖啡酸成阿魏酸,SviOMT06可以甲基化咖啡酸/3,4-二羟基苯甲酸成阿魏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  使用蛋白质同源建模技术和分子对接对蛋白质和小分子底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发现蛋白质SviOMT03和SviOMT06有两个口袋(pockets),即两个活性位点,容纳SAM的腺苷部分和甲硫氨酸的侧链。其氧甲基化过程中极性氨基酸Lys143, Glu38(SviOMT03)/Ser44(SviOMT06), Ser74, Asp140,Tyr149和底物之间可以形成氢键结合,预测为反应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推测其反应机制SN2反应机制,其两个活性位点分别接纳SAM和底物咖啡酸,底物咖啡酸的3-羟基核被转移到His142(SviOMT03)和His171(SviOMT06)的N原子上,苯酚离子(强亲核试剂)直接从带正电荷状态的SAM中转移甲基到His142或His171的N原子上形成产物阿魏酸。选取蛋白质中74位的Ser作为突变的靶点,将其突变成Ala,突变之后的蛋白质失去咖啡酸转化成为阿魏酸的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硝地平(Nifedipine)对L-型钙流的使用的非使用-依赖性阻滞.比较L-型钙流(I)与反向钠-钙交换在触发豚鼠心室肌细胞SR内钙释放,导致细胞收缩中的作用.结论:硝苯地平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照明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亟需新技术的引入,而LED本身的特性正是新一代照明的不二选择,其发热量低、耗电量小、环保。作为LED照明的关键技术,其驱动电源的需求得到了急速的增长。基于上述背景,我们设计了一款LED驱动芯片,采用反激式开关电源技术,实现了输入到输出的隔离。该电源可以直接接入市电网络,免去了额外的电源调整级。芯片主要完成两大功能:功率因
数字时代,社会的安全离不开监控技术发展。无论是十字路口的电子眼还是校舍走廊中的监控探头,还是基地中的雷达设备,随着设备精度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量的增加。这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是国家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地处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焚风效应”,导致年平均蒸发量是年均降雨量的近3倍,在河谷及坡下部植被以荒漠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培养在含不同盐浓度条件下(NaCl,0.5mol/L、1.5mol/L、3.0mol/L)的巴氏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细胞的总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在NaCl3.0mol/L的盐浓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