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潮社是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于1918年正式成立的,它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学生社团之一,在《新青年》和他们北大导师的影响下,新潮社成员以《新青年》和自己创办的《新潮》杂志为阵地,试图通过期刊的传播,向社会发表自己的言论,宣传自己的主张,并积极参与和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向前发展,新潮社最重要的两位成员罗家伦和傅斯年都积极参加和领导“五四”运动。在五四前后那个新旧、东西互相交织和激荡的时代,新潮社、《新潮》和新潮成员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就是在现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潮社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以其政治观念为内容梳理和分析新潮社对国内外现实政治和社会的认知、新潮社与“五四”精神、新潮社的社会改造思想、新潮社与西方政治思想等内容,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评析新潮社及其政治观念。在新潮社的政治观念中,对国内外现实政治和社会的认知是他们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础;通过呼唤人性的解放、改造国民性思想、妇女解放思想、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深化了“文学革命”的启蒙意义,这也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新潮社对革命的关注和展现出的民族主义是中国社会之必需,并且,新潮社在“文化启蒙”的过程中也深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比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新潮社政治观念的多重交融使我们能感受那个时代的碰撞。尽管新潮社最后因为多种原因的交织而不得不解散,尽管《新潮》在发刊3卷共12期之后不得不停刊,尽管新潮成员最终的人生命运各不相同,尽管新潮社员在新潮社时期还处于不断成长和变化的阶段,但是,作为整体的新潮社政治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仍极具研究价值,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宽广的视角去认识新潮社及其社会活动的影响,更全面的认识新潮社所处的历史环境,从一个新的方向去发掘新潮社在短暂的历程中展现的进步的价值,并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考量其历史价值。今天,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正确把握和认识新潮社政治观念的历史意义,发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去除糟粕,以更好地丰富、发展和坚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