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用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三维转换法来研究龚志成译本的《蝇王》。本文把龚志成译本的《蝇王》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部小说重要的文学地位和龚志成译本的受欢迎程度。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生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作为跨学科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三维转换法是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它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转换,还要注意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内涵的传播和阐释,最后实现双语交际意图。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如生态批评、女性主义、人性恶主题和象征手法等方面对《蝇王》进行研究,鲜有对龚志成译本的研究或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其译本的翻译研究。因此,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龚志成的《蝇王》译本中如何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度和交际维的转换。本研究是定性研究,通过假设推论和案例分析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龚志成译本的《蝇王》进行具体分析。语言维主要是从译者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具体的字、词、句等方面进行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对原作中的儿童语言、方言,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进行直译、意译、增译、减译或者不译的转换,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原作的交际意图。文化维主要通过中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异同的转换来实现文化维的转换。交际维的转换体现在译者与原作者、目的语读者、翻译研究者及出版商的和谐相处,还有译者与语言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使原文的交际意图得以实现。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或者是双语文化内涵的传播和阐释,其目的都是使源语文本的交际意图能在目的语文本的读者中得到实现,三个维度的转换是一个统一体,不可分割。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为《蝇王》龚志成译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以后的学者对生态翻译学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