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一种注重学生和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全新阅读观逐渐形成,这对“以作者和文本(文章或作品)为中心”的传统阅读观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也给作者和背景介绍这一看似简单却很实用的教学环节带来了新的启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背景知识介绍时引入内容随意,介绍时机不当,呈现角度偏离,运用主体单一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对背景知识认识模糊,偏离背景知识运用的应有之义等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本文希望能对它的解决提供一种发展的思路,尝试提出“文本背景”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一定的阐释,整理其基本内容及解释其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文本背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文本解读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文本背景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增强阅读教学魅力。在认真整理分析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基本现状的前提下,在综合考察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和文本解读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文本背景,并结合“知人论世说”的批判继承、接受美学理论的运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支持等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从而使其能够呼应新课标中指出的“有关背景材料”,能够更好的“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也为阅读教学中作者和背景介绍这一教学环节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角度。在对文本背景概念进行全新阐释的基础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成为了本文的重点内容。首先依据作者创作、文本解读、读者评价对文本背景进行了分类梳理,在更加全面清晰的展示文本背景内涵的基础上也为分析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了铺垫。文本背景的合理适时展现,有助于为读者和文本搭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缔造的现实又虚幻的世界;拓展、提升着学生的期待视野,有助于学生缩短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创新,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文本背景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尝试从文本背景的运用原则、运用时机、运用方式三个方面对文本背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文本背景的运用原则从文本、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架通了文本背景运用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文本背景的运用时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阐释了文本背景要合时而出,灵活的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文本背景的运用方式是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师生双边互动三个角度对文本背景的具体运用手段、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通过运用一定的策略来促进文本背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够对作者和背景介绍这一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的思路。总而言之,本文希望结合当前作者和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提出“文本背景”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一定阐释、运用的方式来探索背景知识介绍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从而能够对该问题的健康发展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