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对局灶性癫痫活动的检测
目的:采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Combined SimultaneousEEG-functional MRI,EEG-fMRI)的方法,用于局灶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间期癫痫活动检测。
材料和方法: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EEG-fMRI检查,观察间期痫样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活动情况,并结合同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对癫痫活动定位结果、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的情况对EEG-fMRI癫痫活动定位的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10例(10/11)患者均在颅内原有病灶周围发现明显的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信号激活区,并与同步EEG检查的痫样放电脑区基本一致。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周围存在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性改变,术后随访证实1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结论: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引起局部脑区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的代谢活动的改变可用于反映癫痫活动,EEG-fMRI可用于局灶性癫痫活动的检测。
第二部分:基于动态因果模型使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成像技术研究小脑在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脑图电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成像方法,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时脑活动情况,探讨小脑在间期癫痫活动传播网络中的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10例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行EEG-fMRI检查,以IEDs的相关设计模式对fMRI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痫样放电引起的大脑皮层及小脑活动情况,采用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观察两者之间功能连接和因果关系。
结果:IEDs除了引起大脑半球明显的BOLD激活,对侧小脑半球也有明显激活,其中8例(8/10)小脑的最大激活点位于新小脑,2例(2/10)位于小脑蚓部。动态因果模型研究发现皮层与小脑之间存在可靠的双向效应连接。
结论:IEDs时,大脑皮层中的癫痫灶与小脑之间形成往返神经环路;小脑在癫痫的发放和传播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三部分:基于低频振荡幅度算法的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神经网络的研究
目的: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技术,通过观察双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脑不同部位血氧水平依赖信号活动的改变,探讨颞叶癫痫脑活动的神经网络。
材料和方法:采用低频振幅算法,对9例双侧海马硬化(HippocampalSclerosis,HS)的TLE患者及9例健康志愿者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TLE患者IEDs时,振荡幅度增高及降低的区域。
结果:TLE患者伴发IEDs时BOLD信号振荡幅度改变的区域基本呈双侧对称分布。振幅增高的区域包括:双侧海马(Hippocampi)、杏仁核(Amygdalae)、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边缘系统,双侧中央运动区(Primary MotorCortices)、双侧颞叶皮层(Temporal Cyri),丘脑(Thalamus)及中脑(Midbrain)结构。振荡幅度降低的区域包括: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a Cortex,ACC)、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及顶下小叶(InferiorParietal Cortex,IPC)等经典缺省模式区域,而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dCortex,PCC)和楔前叶(Precuneus,Pcu)则未包含其中。
结论: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癫痫引起脑的活动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振幅增高的脑区反映大脑对癫痫活动的产生、传播等易化作用,振幅降低区域反映了特定脑区功能的抑制,尤其是缺省模式功能的受抑制。这些改变反映了癫痫活动通过易化与抑制两个系统,对大脑功能进行调节。